善意取得制度是指動產占有人將動產或者其他物權的所有權轉移給善意第三人的制度,即使占有人無權處分動產,善意受讓人仍然可以取得動產或者其他物權的所有權。善意取得,又稱即時取得或者即時時效,是指動產占有人將財產所有權轉移給第三人或者為第三人設定其他物權的制度,即使動產占有人無權處分動產物權,善意受讓人仍然可以取得動產所有權或者其他物權。善意取得制度是適應商品交易需要的一項法律制度。在廣泛的商品交易中,交易當事人往往不知道對方是否有財產處分權,難以對市場上銷售的商品逐一進行調查。受讓人善意取得財產,按照轉讓人的擅自處分使交易無效,并允許受讓人返還財產的,不僅會推翻已經形成的財產關系,但也使當事人擔心,在從事交易活動時,所購商品可能隨時都要退貨,這會造成當事人在交易中的不安全感,不利于商品交易秩序的穩定。善意取得應當符合下列條件:
(1)轉讓人無權處分;
(2)受讓人轉讓不動產或者動產時是善意的;第三人必須是善意的。“善意”一詞來源于拉丁文的善意,又稱無知,是指不知道存在能夠影響法律效力的事實的主觀狀態。所謂善意,是指第三人不知道占有人是非法轉讓。善意取得是指第三人不知道也不應當知道轉讓人是非法轉讓人,一般錯誤地認為轉讓人是所有權人或者其他有處分權的人。例如,他錯誤地認為動產的承租人、借款人、受托人、承運人是動產的所有人或者其他有權處分動產的人,根據當時的情況,他不應當知道占有人非法轉讓動產。如果對讓與人的行為能力、代理權的范圍、意思表示的缺陷等存在誤解,善意取得將不受善意取得的保護。第三人轉讓不動產或者動產是善意的。善意取得,是指取得標的物的第三人不知道或者不應當知道占有人正在非法轉讓。這里不僅不要求第三方保證轉讓人有權處分,而且假定參與交易的任何第三方都具有這種善意。物權法上的善意保護是公信力原則的體現。對應的是惡意第三方。惡意是指第三人根據當時的情況知道或者應當知道轉讓人無權轉讓。也就是說,根據當時的情況和交易的一般情況,可以得出轉讓人無權轉讓的結論,那么第三人應當被視為惡意。例如,如果沒有相反的證據,第三方以異常低價購買商品應被視為惡意行為。希望通過以上內容,您能對善意取得等財產保護制度的相關問題有更深入的了解。如果您的情況比較復雜,本網站還提供律師在線咨詢服務,歡迎您的法律咨詢。你知道嗎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入室盜竊罪量刑標準
2021-02-26商標設計分幾種類型
2020-11-15交通事故協議書范文怎么寫
2020-11-28簽了一年的合同沒到一年可以走嗎
2021-02-20對事故認定書不服但又過了復核日期怎么辦
2021-02-04業主委員會成立需要什么條件和登記手續
2021-01-22應該如何挑選房屋中介
2020-11-26唯一住房被認定為危房有補貼嗎
2020-11-29沒有簽訂勞動合同離職有工資嗎
2021-03-09產假期間公司解散了怎么辦
2020-12-27意外傷害保險的條件
2020-12-21意外事故證明怎么寫才有法律效力
2021-01-22一般附加險有哪些險別
2021-03-05撞傷行人駛離現場返回時掉頭撞樹如何理賠?
2021-01-12買夠十五年的職工養老保險,年齡不夠,還要補交嗎
2021-01-28企業倒閉了保險怎么辦
2021-03-08存款保險費率的主要作用是什么
2021-03-08保險欺詐的載體是如何的
2020-12-04一個自然人也可設保險代理公司保險公估
2021-03-25農民土地轉讓私底下簽訂協議可以嗎
2020-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