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作為轉讓方
作為股權轉讓的轉讓方,如果部分股權(工商登記在冊的股權)實際為隱性股東所有。那么,轉讓人實際上無權處分隱名股東的股權。因此,在簽訂股權轉讓協議時,如果未取得隱名股東的授權,工商登記備案的股權不能作為轉讓股權出售,否則,將埋下糾紛的種子。隱名股東不同意轉讓其自有股權的,轉讓人可以轉讓其真實出資形成的股權。上述情況是轉讓方作為明顯股東與隱名股東存在明顯的代理持股關系。如果沒有,那就麻煩多了。比如,在企業重組改制過程中,出現了職工投資入股的情況。由于有限責任公司對股東人數的限制,為辦理工商登記,職工出資集中在少數人(記名股東)名下。這些人只知道自己的出資額加上職工出資的總股數,卻不知道哪些職工的股權是自己擁有的,也就是說,“只有錢,沒有人”。在這種情況下,首先要找到足夠的員工進行投資,理清委托投資關系。只有在簽署相關法律文件(代理持股協議等)后,“干凈”的股權才能轉讓。第二,作為受讓方,受讓方不是目標公司的股東。根據《公司法》的相關規定,工商登記中顯示的股東在善意第三人看來是可以信賴的。因此,在受讓方不是目標公司股東的情況下,無需考慮轉讓方背后是否有隱名股東(其實也很難查清),直接與明顯股東身份的轉讓方簽訂股權轉讓協議,并辦理工商登記手續商業變更登記。在這種情況下,即使發生糾紛,也與受讓方無關,即轉讓方與隱名股東之間的糾紛。
2。受讓人和轉讓人都是目標公司的股東。
當受讓人和轉讓人都是標的公司的股東,且轉讓人背后有隱名股東時,受讓人能否對隱名股東進行工商登記備案,無法一概而論。
如果有充分證據證明隱名股東是標的公司的知名事物,如職工股的情況,則受讓人不能以工商登記對抗。許多人可能有這樣的認識:工商登記在冊的股東是法定股東。這個說法有問題。股權來源于出資,而不是工商登記。工商登記的功能只是公示對抗。因此,法律上真正的股東是實際投資者。當然,他只能依照《公司法》的規定行使股東權利。在上述情況下,受讓人轉讓股份時必須考慮隱名股東的意愿。隱名股東不表達意愿的,不得轉讓隱名股東的股份。
如果隱名股東是“大銀”,即他不參與股東大會的管理,也不說自己是投資者的身份,那么受讓人就不能知道有隱名股東,那么受讓人也可以忽略隱名股東的存在。你知道嗎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醫療事故技術鑒定費用支付原則是怎樣的呢
2020-12-25死緩減刑后最低執行期是怎么規定的
2020-11-07借錢不還起訴后能拿到錢嗎
2020-11-30涉外婚姻辦理結婚證的程序是怎么樣的
2021-02-11裁定管轄包括哪三種管轄
2021-01-01拆遷的房子法院可以強制拍賣嗎
2021-02-08合同代理人簽字和蓋章效力一樣嗎
2021-02-03怎么認定房屋中介欺詐
2020-11-13是否對其他單位承擔競業限制義務
2021-03-19怎么投保人壽險,投保人壽險要注意什么
2020-11-16人身保險合同變更的效力受影響嗎
2021-03-16重復保險分攤原則
2021-03-18購買人身保險新型產品注意什么
2020-11-22疾病保險是否可以包含生存保險責任
2020-11-09快速理賠需要報警嗎
2020-11-30保險公司理賠務工標準
2021-01-29保險受益人指定和法定有什么區別
2021-03-13黑龍江殘保金的計算方式
2021-02-09有關第三者責任強制保險幾個基本
2020-12-21正常房屋被納入危房改造,補償很低,該如何維權
2020-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