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不同國家或地區的公司立法來看,無論何種類型的公司,股東的出資都可以轉讓。但由于公司性質的不同,對股東出資轉讓的法律限制也有所不同。有限責任公司雖然本質上是一家合資公司,但由于股東人數較少,股東之間重視關系,故具有合資公司的因素。為了維護股東的互信,股權轉讓也受到嚴格限制。一般來說,由于公司內部的轉讓不涉及第三人的利益,對于重視人的因素的有限責任公司來說,其存在的基礎即股東之間的相互信任并沒有改變;外部轉移會通過吸收新股東加入公司,影響股東之間的信任基礎。因此,各國或地區的公司法對公司內部出資轉讓的限制較為寬松,對非股東出資轉讓的限制較為嚴格。股東向非股東轉讓出資,一般須經股東大會以一定比例以上的股東通過。此類限制的目的是防止新股東影響公司與股東之間的關系
(1)關于股東之間股權轉讓的立法。關于股東間股權轉讓的立法主要有兩種:一種是股東可以自由轉讓其全部或部分出資,如日本、法國等;其次,股東之間轉讓出資必須經股東大會批準,如臺灣《公司法》第111條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第71條規定,股東之間可以將其全部或部分出資轉讓給對方,筆者認為,雖然我國《公司法》沒有對股東間股權轉讓作出限制性規定,但似乎有必要從立法取向上作出規定。事實上,在有限責任公司股東之間的股權轉讓問題上,即使是規定比較寬泛的日本、法國公司法也規定了一些限制性條款。在日本,公司法賦予其股東轉讓出資的異議權,即其他股東不同意轉讓出資時,公司應當另行指定受讓人。法國《商業公司法》規定,有限責任公司章程可以對股東之間的出資轉讓作出限制性規定。可見,在日本和法國的《有限責任公司法》中,股東之間相互轉讓出資并不是無限制的,絕對自由的。這種轉讓出資的自由只比股東向非股東轉讓出資的限制相對寬松。因此,我國《公司法》雖然沒有對股東之間的股權轉讓作出限制性規定,但從意思自治的角度來看,應當允許股東在公司章程中作出限制性規定。從法律角度看,我國《公司法》關于股東之間自由轉讓出資的規定并不具有強制性。公司章程是公司內部的自治規則,是股東共同意志的體現。只要不違反《公司法》等法律法規的強制性規定,其效力應予肯定。因此,公司章程對股東之間的股權轉讓作出限制性規定的,應當遵守。但是,公司章程所作的限制,不能違背《公司法》關于股東之間自由轉讓出資的基本原則。限制過多的,不得向股東以外的第三人轉讓出資。外國公司法也有相應的規定。如法國《商業公司法》第47條第一款規定股東之間可以自由轉讓股權,第二款則明確規定公司章程可以限制股東之間的出資轉讓,但對與公司無關的第三人的限制應低于對第二人的限制。第二,向非股東轉讓股權(1)各國和地區的立法和大陸法系針對有限責任公司的特點,大陸法系國家的公司立法規定,公司向股東以外的人轉讓出資時,必須取得公司的同意或者承認,即所謂的“承認條款”,防止不良股東進入公司,影響公司穩定。如果日本《有限責任公司法》第19條規定股東將其全部或部分股份轉讓給其他股東,但股東將其股份轉讓給非股東時,必須經股東大會批準。法國《商業公司法》第45條還規定,公司股份轉讓給與公司股東無關的第三人,必須經公司至少3/4的大股東同意。根據該等條款,公司提出異議的出資轉讓不能實現。雖然這足以保護公司的轉讓,但保護股東的權利是不公平的。如果公司濫用該條款,股東轉讓出資的權利將無法實現。為了彌補其不足,各國公司法都附加了“優先購買權條款”,要求公司指定其他受讓人(包括公司所有其他股東)或公司在規定時間內購買不同意轉讓的出資,股東可以要求公司立即轉移到另一個目標。如果日本要求公司在兩周內指定受讓人;法國法律規定,公司應在三個月內作出是否允許轉讓的決定。同意條款與優先購買條款相結合,既可以防止不受歡迎的人進入公司,保證公司的人因,又可以保證股東轉讓出資權的實現,構成了大陸法系國家有限責任公司股東出資轉讓制度的基本內容英美法系國家沒有采用與大陸法系國家相適應的有限責任公司和有限責任公司的概念,但將公司分為封閉公司和開放公司。對于封閉式公司,考慮到其封閉性和個人合作的需要,允許公司章程、公司章程、股東協議或者股東與公司之間的協議對股東權益的轉讓登記進行限制。限購的內容更加豐富。除股東應與公司約定的協議條款和公司轉讓股權的優先購買權的優先購買權條款外,還規定在一定條件下(如股東死亡或職工股東喪失股東身份等),公司應當強制撤回強制出售等條款,但相關限制必須符合適當程序的要求公司法第七十一條也嚴格限制股東向非股東轉讓出資。該條規定:“股東向股東以外的人轉讓出資時,必須經全體股東過半數同意;股東不同意轉讓的,應當購買轉讓的出資。不購買轉讓的出資的,視為同意轉讓。經股東同意轉讓出資的,其他股東在同等條件下對出資有優先購買權。”依照本條規定,向股東以外的人轉讓出資,必須經全體股東過半數同意;股東不同意轉讓的,應當購買轉讓的出資,否則視為同意轉讓。第三,在同等條件下,其他股東優先購買公司股東批準的出資。可見,我國《公司法》也賦予了公司股東同意條款和優先購買權條款,對促進公司股東之間的合作起到了積極的作用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贍養協議能否解除
2021-01-06軍人外遇出軌怎么離婚
2020-12-11股權轉讓價格等于注冊資金或實際出資嗎?
2021-02-21侵犯商標權18萬會怎么判
2021-03-19假焊工證安監局如何處罰
2021-03-22行政機關不聽取當事人的申辯,行政處罰決定不能成立
2020-12-11交通事故鑒定的方法有哪些
2021-02-22精神損失費賠償范圍的法律依據
2020-11-10無還款期限的擔保合同糾紛怎么處理
2021-01-19公房使用權有哪些形式
2021-01-22商業銀行分支機構的民事責任是自己承擔嗎
2021-01-31媳婦能繼承男方家房產嗎
2021-01-02失聯人員如何向公安報案
2021-03-07結合《侵權責任法》分析校園侵權責任的承擔
2020-11-09怎么解除勞動合同
2020-11-19勞動保護費的支付標準是什么,如何保護未成年工
2021-01-21勞務派遣工是否可以帶薪休假
2020-12-26人身意外險賠償范圍是什么
2020-11-13產品責任是怎么構成的
2020-12-31人身保險合同糾紛管轄問題探析
2020-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