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工傷保險條例》放寬了機動車交通事故傷害認定為工傷的標準,但在審理工傷認定案件時,仍需審查以下事實:一是在上下班途中的合理時間內;二是合理的上下班方式;三是機動車事故造成人身傷害的事實;第四,非被害人本人自殺或自殘,以及被害人本人醉酒、犯罪或違反治安管理造成的傷亡
無論法定傷害條件如何具體,都不能完全符合現實生活中的具體傷害情況。工傷認定包括行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的主觀判斷,具有一定的自由裁量權。需要對現行法律規定中規定的原則做出合理的解釋首先,上下班時間的分界點主要根據用人單位的規章制度來確定。用人單位的作息時間關系到勞動者的切身利益。因此,用人單位的規章制度應當是合法的,否則,用人單位的規章制度不能作為依據,根據《勞動合同法》第四條第二款的規定,用人單位在制定時,修改、決定勞動報酬、工作時間、休息休假、勞動安全衛生、保險福利、職工培訓、勞動紀律、勞動定額管理等直接關系職工切身利益的規章制度或者重大事項,由職工代表大會或者全體職工討論,提出方案和意見,同工會或者職工代表平等協商確定。第四款規定,用人單位應當將直接關系勞動者切身利益的規章制度和重大決策向勞動者公布或者告知。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勞動爭議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十九條,規定用人單位依照勞動法第四條的規定,通過民主程序制定的規章制度,不違反國家法律、行政法規和政策,并已向勞動者公布,它可以作為人民法院審理勞動爭議案件的依據,從以上規定可以看出,用人單位應當制定上下班的規章制度。同時,規章制度必須經過法律的制定過程,并向勞動者進行公示,否則不能作為最終決策的依據第二,合理路徑對合理路徑的理解要全面、正確、客觀,要根據具體情況,不限于通常的、固定的、唯一的、單位指定的和最近的路徑例如,員工可以選擇從住所到單位的多條路線,他們可以選擇去工作或回家的路線。在理解和確定“合理路徑”時,要結合居住單位與單位的距離、路況、車輛類型、交通擁堵、天氣狀況、意外事件的發生等因素進行綜合、綜合,客觀、正確的認識
合理時間的認識應包括職工住所與單位的距離、職工使用的交通工具、交通狀況、天氣狀況、道路狀況等因素,在理解“合理時間”時,要注意例外情況。比如:員工上班路上接孩子、去菜市場買菜等,必須先搞生活事務,然后回家。這段時間也應理解為一段合理的時間。再比如:員工下班回家的情況,如同學聚會、去健身等,不能視為一個合理的時間在實際工作中,上下班途中發生交通事故,很難認定工傷。如上下班途中發生交通事故,由員工承擔主要或全部責任;下班后,員工先從事其他非工作關系事務或非生活必需事務,如發生目前非其主要責任的交通事故,再回家,交通管理部門得出交通事故責任不能認定的結論是非常普遍的。作為承擔工傷認定責任的勞動保障部門,根據《工傷條例》第十四條第(六)項規定,交通管理部門出具的證明,將此類事故中的受傷職工盲目地安置在工傷防護門外,等于變相拒絕履行勞動保障責任保險方面,在上下班途中因非本人主要責任的交通事故受傷的,應當認定為工傷。從責任劃分的角度,本條僅排除交通事故中負有主要責任和全部責任的受害人可以享受工傷待遇的情形,但不排除在事故責任不能認定時,受傷職工可以要求工傷保險待遇的權利綜上所述,在實踐中,正確認識上下班途中工傷的認定是非常重要的,是否屬于工傷也是一個關鍵問題法律不能包羅萬象。因此,在執法過程中,要嚴格執法,正確、全面、客觀地理解立法意圖,從保護勞動者合法權益、分散用人單位風險的角度正確適用法律。如果您有任何問題,請訪問律霸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檢察機關接收群眾扭送嗎
2021-02-11有限公司章程范本(一)
2020-12-27駕駛證十年到期多久需要再換
2021-03-11欠款合同幾年失效
2021-02-15交通事故鑒定醫療終結時間期限是多久
2020-11-16有撫恤金能辦理低保嗎
2020-12-09新農村建設必須拆除老舊房嗎
2020-12-29沒鑒勞務合同什么時候可辭工
2020-12-12實習協議在法律上是什么性質
2020-12-30建設施工與企業農民工之間法律關系的探討
2021-01-18勞動爭議調解協議效力及缺失
2021-01-22房屋火災意外險多少錢
2021-01-24保險公司“無責免賠”真的能免責嗎
2020-12-21保險受益權之定性分析
2020-12-16宅基地房屋要補繳土地出讓金嗎
2021-02-02土地轉讓申請書怎么寫
2020-12-31土地流轉補償費怎么規定
2021-03-24拆遷安置房屋交房條件
2020-12-29泰州市城市房屋拆遷補償評估技術細則
2021-03-13農村拆遷安置房所有權歸誰所有
2021-0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