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司法解釋,有限責任公司的實際出資人和名義出資人不違反《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若干問題的規定(三)》第二十五條強制性規定的,該股權持有協議有效訂立合同,約定實際出資人出資并享有投資權益,名義出資人為名義股東,實際出資人與名義股東對合同效力有爭議,合同法第五十二條沒有規定的,實際投資者與前款所稱名義股東因投資權益歸屬發生爭議的,人民法院裁定合同有效,實際出資人以名義股東實際履行出資義務為由向其主張權利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名義股東以公司股東名冊記載和公司登記機關登記為由否認實際投資者權利的,未經公司其他股東過半數同意,人民法院不予支持,實際出資人要求公司變更股東,簽發出資證明書,在股東名冊、公司章程中記載,并向公司登記機關登記,(一)當事人一方以欺詐、脅迫的手段訂立合同,損害國家利益的;(二)惡意串通,損害國家利益的,集體或第三人以法律形式掩蓋非法目的(3)損害公共利益(5)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5)代持協議的風險(1)公司股權轉移的可能性很大未來的變化。比如代表公司持有股權的比例不是一成不變的,公司未來增資擴股會導致股權比例的稀釋,因此,實際投資者的利益將很難得到保護。司法解釋雖然肯定了協議的有效性,但投資權益并不等于股東權益。投資權益只能向名義股東主張,不能直接向公司主張,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根據《公司法解釋》,實際出資人必須經公司半數以上股東同意,方可要求公司變更股東,簽發出資證明書,并在股東名冊上記載,在公司章程中記載并向公司登記機關登記
3.名義股東侵害實際投資者利益的風險。一般來說,實際投資者是幕后的,而名義股東是在臺前行使股東權利的。面對各種誘惑,名義股東可能會侵害實際投資者的利益。如名義股東不將資產收益轉移給實際投資者、濫用股東權利(重大決策事項未經協商)、擅自處分股權(轉讓、質押)等第三,名義股東的風險。如實際出資人未履行出資義務,債權人追索的,名義股東需要在承諾范圍內承擔補繳出資義務,不能以非實際投資者為由拒絕承擔責任。當然,如果實際投資者和名義股東各司其職,通力合作,上述風險是可以避免的。然而,控股協議中仍存在一個不可回避的問題,即未來股權轉讓的稅收風險。當條件成熟,實際投資者準備終止控股協議時,稅收問題就會隨之而來——從外表上看,實際投資者已經從名義股東手中轉讓了股權,當然需要納稅。一般而言,稅務機關不接受因代表各方持有股份的關系而不存在股權轉讓的說法,并要求按照公允價值計算稅款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醫療事故行政處理程序的步驟
2021-03-20公務員定罪免處怎樣處理
2021-01-28后讓與擔保是否屬于抵押權
2021-03-26交通事故二級傷殘賠償標準是什么
2020-11-23不動產權證書和土地證的區別是什么
2020-12-20侵權責任糾紛能否申請支付令
2020-11-27法院強制執行需要多長時間
2021-03-08欠錢被起訴房子能正常過戶嗎
2021-02-06實施家庭暴力承擔什么民事責任
2021-01-18設立商業銀行要公告嗎
2021-02-04商業銀行破產清算存款怎么辦
2020-12-10上海房產繼承糾紛案
2021-02-04求職沒有工作經歷怎么寫
2021-03-21什么情況下可以變更勞動合同
2020-12-16家庭自用汽車損失保險合同上市怎樣的
2021-01-28被保險人精神失常自殺,保險公司能否免責
2021-02-17人身意外傷害保險合同糾紛案
2021-02-24旅行社責任險條款概述
2020-12-25“大奔”嗆水受損是否屬于保險事故
2020-12-19二手機動車被盜,盜竊險賠付標準是什么
2020-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