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實踐中,股權投資的實施存在一些問題:(1)股權投資與股權投資的界限不清,股權投資是指股票、債券和證券投資基金投資于資本市場所帶來的權益。從這一概念可以看出,股權包含在投資股權中,是投資股權的一個方面。在實踐中,投資權益通常被理解為公司的財產性權益,通過投資取得并參與公司事務?!秾嵤┮幎ā分?,投資權益與股權并列提及。這種平行使用,主要是為了避免目前這種權利的條款多而混亂,造成個人理解上的偏差
因此,執行人在公司的投資權益的行使應稱為執行股權。被執行人對個人獨資企業的投資,也應當摒棄“投資權益”的概念。只有這樣,才能真正理解投資權益的概念,同時在實踐中打破投資權益的執行就是權益的執行的傳統錯誤觀念,有高管認為,被執行人設立的企業法人的資產應當完全歸被執行人所有,應當視為被執行人的財產,可以直接執行。根據公司制度的一般原則,公司注冊成立后,公司的財產獨立于投資者的財產。被執行人投資設立的下屬企業法人的財產,不得直接執行。《執行規定》所稱直接裁定的轉移,重點是未經任何人同意,直接執行的方式,《公司法》第一百四十一條規定,發起人持有的公司股份,自公司成立之日起一年內不得轉讓。公司法的這一規定應理解為僅適用于當事人通過獨立協議轉讓股權,而法院對股權轉讓的強制執行是一項國家為債權人謀取利益的行為,不存在非法投機行為。但是,受讓人應當繼續遵守《公司法》關于轉讓人的規定。《公司法》限制公司管理人轉讓股份。經理在任職期間,每年轉讓的股份不得超過其持有的公司股份總數的25%。根據執行工作的特殊性,該股份的執行仍不受《公司法》的限制,可以執行。(4)股權執行中受讓人的資格和登記問題對外股權執行中對受讓人沒有規定。如股份轉讓給境內投資者,轉讓后境外股東的股份不足注冊資本的25%,與《公司登記管理條例》相抵觸。如果外資股全部轉讓給國內投資者,外資企業的性質將發生改變。在這種情況下,應當限制受讓人的資格,受讓人最好是外商。不對外轉讓的,以境內投資者為受讓人,在外資股不低于注冊資本25%的條件下,向東方轉讓非外資股。這樣既保持了公司的企業性質,又符合我國法律規定
實踐中遇到的另一個問題是股權缺陷。股東對公司的出資可以是貨幣出資,也可以是實物出資。針對這種情況,我們需要重新評估股權的真實價值,以保護受讓方的權益,避免質疑執行的真實性和合法性,損害執行的公信力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長期使用他人贈送的未過戶車輛構成何罪
2021-03-21效力待定合同的法律特征
2021-01-31監外執行有哪些適用條件,監外執行如何實施
2020-12-13指定管轄的裁定要送達當事人嗎
2020-12-17擔保合同如何履行
2020-12-15工程質量不達標可以解除合同嗎
2020-11-26勞動合同寫的工資跟約定的工資不一致有效嗎
2021-01-15勞動合同變更書需要兩份嗎
2021-01-21違法解除合同賠償金如何算
2021-03-03勞動爭議案件拘留多久
2020-11-10單位未給員工繳納社保如何處罰
2021-01-07數據倉庫的相關知識有哪些
2020-12-02臨時工發生工傷可以進行工傷認定嗎
2020-11-29保險受益人要注意些什么
2021-03-22保險合同的一般規定有哪些
2020-12-16撞死人保險公司賠償標準是什么
2021-03-24購買交通保險應注意什么
2021-01-08如何確定保險合同賠償范圍
2020-11-29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保險法若干問題解釋二的內容是怎樣的
2020-11-21什么是被投保人
2020-1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