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合同法》四十七條經濟補償按勞動者在本單位工作的年限,每滿一年支付一個月工資的標準向勞動者支付。六個月以上不滿一年的,按一年計算;不滿六個月的,向勞動者支付半個月工資的經濟補償。
勞動者月工資高于用人單位所在直轄市、設區的市級人民政府公布的本地區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三倍的,向其支付經濟補償的標準按職工月平均工資三倍的數額支付,向其支付經濟補償的年限最高不超過十二年。
本條所稱月工資是指勞動者在勞動合同解除或者終止前十二個月的平均工資。
第八十七條用人單位違反本法規定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的,應當依照本法第四十七條規定的經濟補償標準的二倍向勞動者支付賠償金。
《勞動合同法實施條例》第二十五條用人單位違反勞動合同法的規定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依照勞動合同法第八十七條的規定支付了賠償金的,不再支付經濟補償。賠償金的計算年限自用工之日起計算。
《違反和解除勞動合同的經濟補償辦法》(已經失效)第五條經勞動合同當事人協商一致,由用人單位解除勞動合同的,用人單位應根據勞動者在本單位工作年限,每滿一年發給相當于一個月工資的經濟補償金,最多不超過十二個月。工作時間不滿一年的按一年的標準發給經濟補償金。
第六條勞動者患病或者非因工負傷,經勞動鑒定委員會確認不能從事原工作、也不能從事用人單位另行安排的工作而解除勞動合同的,用人單位應按其在本單位的工作年限,每滿一年發給相當于一個月工資的經濟補償金,同時還應發給不低于六個月工資的醫療補助費。患重病和絕癥的還應增加醫療補助費,患重病的增加部分不低于醫療補助費的百分之五十,患絕癥的增加部分不低于醫療補助費的百分之百。
第七條勞動者不能勝任工作,經過培訓或者調整工作崗位仍不能勝任工作,由用人單位解除勞動合同的,用人單位應按其在本單位工作的年限,工作時間每滿一年,發給相當于一個月工資的經濟補償金,最多不超過十二個月。
第八條勞動合同訂立時所依據的客觀情況發生重大變化,致使原勞動合同無法履行,經當事人協商不能就變更勞動合同達成協議,由用人單位解除勞動合同的,用人單位按勞動者在本單位工作的年限,工作時間每滿一年發給相當于一個月工資的經濟補償金。
根據以上法律規定可以看出,經濟補償的標準主要有四類,在不同的情況下解除勞動合同,應分別適用不同的標準:
1、十二個月上限標準。
在此標準下又有兩種情形:一是工資基數無限制的十二個月上限標準,即用人單位根據勞動者在本單位工作年限,每滿1年發給相當于1個月工資的經濟補償金,工作時間不滿1年的按1年的標準發給經濟補償金,但最多不超過12個月。即使工作年限超過12年,也只能得到12個月工資的經濟補償。
此標準適用兩種情形:一是經勞動合同當事人協商一致,由用人單位解除勞動合同的;二是勞動者不能勝任工作,經過培訓或者調整工作崗位仍不能勝任工作,由用人單位解除勞動合同的。二是工資基數限制的十二個月上限標準。在勞動合同法的制定和討論過程中,考慮到有些高收入的勞動者,收入較高,在勞動關系中并不必然處于弱勢地位,勞動法保護的主要是低收入的勞動者群體,如果不區分收入高低,一律按其月工資計算,也體現不出國家制定勞動法律制度的宗旨和立法目的,相反會有違公平、正義等法律終極目標。
考慮到上述因素,在經濟補償部分對高收入勞動者作了一定限制。即從工作年限和月工資基數兩個方面作了限制,規定勞動者月工資高于用人單位所在直轄市、設區的市級人民政府公布的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的三倍的,用人單位向其支付經濟補償的標準按職工月平均工資三倍的數額支付,向其支付經濟補償的年限最高不超過十二年。
2、無上限標準。
此標準下,用人單位根據勞動者在本單位工作年限,每滿1年發給相當于1個月工資的經濟補償金,即工作了多少年,就可以得到多少個月工資的補償,無最高限額的規定。主要也適用兩種情況:一是勞動合同訂立時所依據的客觀情況發生重大變化,致使原勞動合同無法履行,經當事人協商不能就變更勞動合同達成協議,由用人單位解除勞動合同的;二是用人單位瀕臨破產進行法定整頓期間或者生產經營狀況發生嚴重困難,必須裁減人員的。
3、雙重標準。
用人單位除支付經濟補償金外,還支付醫療補償金。主要適用:勞動者患病或者非因工負傷,經勞動鑒定委員會確認不能從事原工作、也不能從事用人單位另行安排的工作而解除勞動合同的。用人單位應按其在本單位的工作年限,每滿1年發給相當于1個月工資的經濟補償金,同時還應發給不低于6個月工資的醫療補助費。患重病和絕癥的還應增加醫療補助費,患重病的增加部分不低于醫療補助費的50%,患絕癥的增加部分不低于醫療補助費的100%。
4、二倍標準。
此標準下,用人單位根據勞動者在本單位工作年限,每滿1年發給相當于1個月工資的經濟補償金,即工作了多少年,就可以得到多少個月工資的補償,無最高限額的規定,然后再乘以2。盡管此標準下仍是以一個月工資的經濟補償金為標準,但由于要求用人單位支付二倍,就使此支付標準具有了懲罰性質,在此勞動合同法將其稱為“賠償金”。
案例:
毛**1989年9月到河南**啤酒實業有限公司(原鄭州**啤酒廠)上班,在公司質監研發部從事質量巡檢員工作,2009年3月份因投訴公司不辦理社會保險被公司要求待崗,待崗期間公司未向其支付任何勞動報酬,在未給其安排工作的情況下于2009年11月份擅自停交養老保險,且一直未辦理醫療保險,未簽訂書面勞動合同。為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毛**于2010年10月10日向**市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申請勞動仲裁要求用人單位支付非法解除勞動合同賠償金25300元。
仲裁委員會查明:l、申請人1994年1月11日到被申請人處上班,雙方未簽訂勞動合同。2、被申請人提交的工資表顯示:申請人2008年4月至2009年3月期問的工資分別為:1073元、1063.0元、1043.0元、1378.0元、1261.0元、1295.0元、1127元、1133.0元、1223.29元、885.39元、969.39元、68.99元,12個月的平均工資為1043.34元。
仲裁委員會裁決:1、雙方于1994年1月11日建立勞動關系,未簽訂勞動合同。2O09年4月10日,被申請人以申請人曠工為由,做出解除申請人勞動關系的決定,但未提交證據證明申請人曠工及所違反的規章制度;屬于違法解除。被申請人應按申請人的工作年限,向申請人支付二倍經濟補償金標準的賠償金25040.16元(1043.34元×12×2=25040.l6元)。
【問題】勞動仲裁仲裁委員會裁決經濟補償金不超過12個月上限是否合理?
【評析】本案被勞動仲裁委員會認定從1994年建立勞動關系,經濟補償年限從1994年至2009年是15年,根據法律規定應該支付15個月工資的經濟補償金。此案是因用人單位非法解除勞動合同而發生的糾紛,根據勞動合同法第八十七條應當依照勞動合同法第四十七條規定的經濟補償標準的二倍向勞動者支付賠償金,即應當支付15×2=30個月工資的賠償金,不受最多12個月的限制。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不可撤銷保證責任如何承擔
2020-11-25車輛交通事故如何處理
2021-03-14精神病人如何解除婚姻關系
2020-11-22房產抵押擔保未經登記如何認定
2021-03-17遭受家暴如何取證維權
2021-02-22房屋產權證明辦理手續是什么
2021-03-01試用期后降薪違法嗎
2020-12-16壽險索賠時的注意事項有哪些
2020-12-26重復保險理賠吃虧
2020-11-23交通事故保險合同外的賠償應該誰來承擔
2021-01-21保險公司不賠錢怎么辦
2020-12-17第三者強制責任保險的理賠原則
2020-12-18土地流轉有哪些好處
2020-11-19房屋拆遷中的拆遷獎勵到底能不能要
2021-02-06外嫁女戶口在娘家,能獲得安置補償嗎
2021-01-14城市房屋拆遷工作的十個步驟
2020-11-16拆遷房是否有房產證,買拆遷房的注意事項有哪些
2021-02-25婚前簽的拆遷安置協議,婚后拿的房產證離婚時是不是夫妻共同財產
2021-03-17拆遷房安置補償方式有哪幾種
2020-11-22農村宅基地房多次買賣后拆遷補償款歸誰所有
2020-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