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現實生活中,有些勞動者正當維權卻未能維權,有時是因為超過了維權期限,以致于“過期”。那么,對勞動者維權的期限有哪些規定?這些規定分散在《勞動法》、《工傷保險條例》、《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勞動保障監察條例》、《行政復議法》、《行政訴訟法》中,主要包括以下七個方面:未發現違反勞動保障法律、法規、規章的,向勞動保障行政部門提起訴訟的期限,二年內經勞動保障行政部門舉報或者投訴的,勞動保障行政部門不再查處。期限自違反勞動和社會保障法律、法規或者規章之日起計算;違反勞動和社會保障法律、法規、規章的行為連續或者持續的,自結束之日起計算。即除連續或者連續狀態外,用人單位兩年以上無報案或者累犯的,勞動保障行政部門不予查處,申請勞動爭議仲裁的期限為一年。仲裁時效期間自當事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其權利受到侵害之日起計算。(二)因一方向另一方主張權利、請求有關部門救濟或者另一方同意履行義務而中斷的。自中斷之日起,仲裁時效期間重新計算。(3)當事人因不可抗力或者其他正當理由在一年內不能申請仲裁的,中止仲裁時效。仲裁時效期間,自中止時效事由消除之日起繼續計算。(四)勞動關系存續期間,因拖欠勞動報酬發生爭議的,勞動者申請仲裁不受本年度仲裁時效期間的限制;但是,如果勞動關系終止,對勞動爭議仲裁裁決提起訴訟的期限,應當在收到仲裁裁決書之日起十五日內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行政復議勞動者向行政機關申請履行保護人身權、財產權和受教育權的法定義務,行政機關不依法履行的;行政機關依法申請發放養老金、社會保險或者最低生活保障的,行政機關未依法發放的;認為行政機關的其他具體行政行為侵犯其合法權益的,應當自知道具體行政行為之日起六十日內申請行政復議;因不可抗力或者其他正當原因耽誤法定申請期限的,申請期限自障礙消除之日起繼續計算。行政訴訟期限自收到行政復議決定書之日起十五日內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訴訟。復議機關逾期不作出決定的,申請人可以在復議期滿之日起十五日內向人民法院起訴。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訴訟的期限,應當自知道具體行政行為之日起三個月內提出。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因不可抗力或者其他特殊情況耽誤法定期限的,勞動者發生意外傷害或者依照工傷法的規定被診斷為職業病的,人民法院可以在障礙消除后十日內申請延長工傷認定的期限職業病防治單位應當自事故傷害發生之日或者職業病診斷鑒定之日起30日內,向統籌區社會保險行政部門申請工傷鑒定。特殊情況下,用人單位未按期提交工傷認定申請的,經社會保險行政部門批準,可以適當延長申請期限,工傷職工或者其近親屬、工會組織可以在事故發生之日或者診斷、鑒定為工傷事故之日起一年內,直接向用人單位所在地社會保險行政部門提出工傷鑒定申請職業病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出現死亡是否構成醫療事故
2021-01-19信訪處理意見可否申請行政復議
2021-02-08無效婚姻會有記錄嗎
2021-01-30效力未定的合同有哪幾種類型
2020-12-01城市商業銀行的注冊資本最低限額
2021-01-24羈押與逮捕分別是什么意思
2021-02-06兼職算雇傭關系嗎
2021-01-06學生坐校車下車后丟失學校有責任嗎
2021-01-19簽訂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都有什么條件
2021-03-12解除勞務合同和開除有什么區別
2020-11-24勞務合同和正式合同有什么區別
2021-01-30實習期有沒有最低工資標準
2020-12-04職工連續工作滿多久可以帶薪休假
2021-03-13企業違規讓員工提前復工怎么處理
2020-11-26保險除外責任條款的風險主要體現在哪里
2021-03-22保險公司利用公司內部文件規定免責條款無效
2021-01-25交通事故傷人后保險公司理賠流程
2020-11-18醫院認定人死不算 保險公司抗辯不成立
2020-11-16對進入社會保險嚴重失信人名單不服怎么辦
2021-01-06發生造成財產損失的事故后應如何處理
2020-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