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稅函[2009]3號文件明確指出,《實施條例》第三十四條所稱“合理工資”,是指企業按照股東大會、董事會制定的工資薪金制度實際支付給職工的工資薪金,薪酬委員會或相關管理機構。當稅務機關確認工資薪金的合理性時,可以遵循以下原則:(1)企業制定了相對規范的職工工資制度;(2)企業制定的工資制度符合行業和地區水平;(3)企業在一定時期內支付的工資、薪金相對固定,工資薪金調整有序;(4)企業對實際支付的工資薪金依法履行了代扣代繳個人所得稅的義務;(5)工資薪金的安排不得以減稅、逃稅為目的《企業所得稅法》及其實施條例中的工資性支出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是對處于“職務或雇傭關系”的職工實際提供的服務,因職務或雇傭關系支付的勞動報酬應當與支付的勞動有關,這是判斷工資薪金支出合理性的主要依據。所謂服務或雇傭關系,一般是指一切連續的服務關系。服務提供者或雇員的主要收入或很大一部分收入來自服務企業,這種收入基本上代表了服務提供者的勞動。二是薪酬總量合理。與雇傭或雇傭有關的所有費用,包括現金或非現金報酬。國稅函[2009]3號文件對《實施條例》第34條所述的“合理工資待遇”作了進一步補充,強調“企業按照股東大會制定的工資薪金制度實際支付給職工的工資待遇,董事會、薪酬委員會或相關管理機構“合理”。同時,國稅函[2009]3號文件給出了地方稅務機關確定企業工資薪金合理性的五個指導原則。具體操作由地方稅務機關根據當地社會經濟發展水平和不同企業情況辦理,并考慮當地同行業從業人員平均工資水平。企業必須建立健全內部工資薪金管理制度。他們支付的工資應該是相對固定的,每次工資調整都要有記錄可查,有規律可循;特別要注意個人所得稅是否及時足額代扣代繳,每次發放工資薪金,國有企業工資薪金總額不得超標p>
根據國稅函[2009]3號文件,《實施條例》第四十條、第四十一條、第四十二條所稱“工資薪金總額”,是指企業按照本通知第一條規定實際支付的工資薪金總額,不包括福利費,職工教育費等工會經費支出,養老保險費、醫療保險費、失業保險費、工傷保險費、生育保險費、住房公積金等社會保險費。國有企業的工資、薪金不得超過政府有關部門規定的限額;超出部分不計入企業工資薪金總額,也不在計算企業應納稅所得額時扣除。
根據上述政策,《實施條例》和國稅函[2009]3號文件強調了工資薪金扣除的實際支付,其范圍僅指工資薪金,即必須實際支付工資薪金總額,實際支付的工資薪金總額不包括所謂的“三費五險一金”,這與新企業會計準則規定的“職工薪酬”范圍有明顯區別。企業在計算所得稅工資薪金總額時,至少要掌握以下內容:一是實際工資薪金是計算稅法規定的職工福利、職工教育經費、工會經費等相關指標稅前扣除限額的基本依據。企業應當按照“應付工資”或者“應付工資-工資”科目分別計算工資、薪金總額;二是不合理的工資待遇,即使實際發放也不能扣除。比如,國有企業的工資、薪金超過政府有關部門規定的限額不能扣除;三是超額工資薪金本身不應計入所得稅前扣除的“工資薪金總額”,不能作為計算職工福利、職工教育經費、工會經費稅前扣除限額的依據,etc
企業所得稅法實施條例第四十條規定,企業發生的職工福利費,不超過工資薪金總額14%的部分,準予扣除。國稅函[2009]3號文第三條明確規定,《實施條例》第四十條規定的企業職工福利費包括以下內容:1.設備、設備、設備、設備、設備、設備、設備、設備、設備、設備、設備、設備、設備、設備、設備、設備、設備、設備、設備、設備、設備、設備、設備、設備、設備、設備、設備、設備、設備、設備,尚未實行社會職能分離的企業福利部門的設施和人員費用,包括食堂、浴室、理發室、醫療中心、托兒所等;療養院和其他集體福利部門的設備、設施和維修費用,以及工資,福利部門職工工資、社會保險、住房公積金、勞務費。(二)對職工的醫療、生活、住房、交通等方面的各種補助和非貨幣性福利,包括因公到外地就醫的費用、非統籌企業職工的醫療費用、職工供養直系親屬的醫療補助等,取暖補助、職工防暑降溫費、職工困難補助、救濟費、食堂經費補助、職工交通補助等3.按其他規定發生的其他職工福利費,包括喪葬補助、撫恤金等,落戶費、探親旅費等與原規定相比,新規定更加細化、規范。值得注意的是,以下費用不屬于職工福利費范圍:1;(二)辭退職工的補償;3、職工勞動保護費;4.員工在病假、產假、探親假期間領取的補貼;5、職工學習費;6、職工伙食補貼(包括企業職工午餐補貼、出差伙食補貼)等,即國稅函[2009]3號文件規定的職工福利范圍較我們通常所說的“企業職工福利”大大縮小,如“年貨”、“節日費用”、節日材料、職工差旅費等根據《國家稅務總局關于2007年企業所得稅匯算清繳的補充通知》(國稅函[2008]264號),2007年度企業職工福利費仍按應稅工資總額的14%計算扣除,未使用部分計入職工福利費余額。2008年及以后年度發生的職工福利費,應當先抵減以前年度計提但未實際使用的職工福利費余額,不足部分按照新企業所得稅法的規定予以扣除。以前年度計提但企業未實際使用的職工福利余額,在稅前扣除,屬于職工權益。改變用途的,調整增加應納稅所得額,國稅函[2009]3號文件明確規定:“企業職工福利費應當單獨設置,準確核算。沒有單獨核算賬簿的,稅務機關應當責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稅務機關可以合理核定企業發生的職工福利費。”。對此,相關專業人士建議,部分企業應在管理費用項下設立“管理費用——職工福利費”科目。此類企業應及時調整賬簿,將職工福利納入“應付職工薪酬-職工福利費”科目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沒有書面合同對方不認貨款怎么辦
2020-11-10轉包有什么法律后果
2020-11-13政府采購合同適用合同法嗎
2020-12-07婚姻中的約定怎么樣才能有效力
2020-12-12如何變更子女的撫養權?
2021-02-07離婚財產分割應該注意哪些問題
2021-02-12老人有退休金能主張贍養費嗎
2020-12-31勞動合同終止賠償沒給怎么辦
2021-01-15私人借錢用房子做抵押安全嗎
2021-03-19商業銀行擅自縮短營業時間如何處罰
2021-02-09經營者使用對消費者不公平、不合理的格式條款,還生效力嗎
2021-01-14政府拆遷司法提存的程序
2021-01-31主合同到期后還能簽擔保合同嗎
2021-03-22高校畢業生簽的三方協議有法律效力嗎
2021-01-01賦予業主委員會民事主體資格的理由
2021-03-05如何支付經濟補償金
2021-02-22解除與終止勞動合同到底有什么區別
2020-11-18勞動爭議能主張前幾年的年假嗎
2020-12-14有單獨為車窗玻璃破裂設計保障的險種嗎
2021-02-27此類第三者責任保險應如何理賠
2020-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