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注意提供準確的執行線索判決生效后,勞動者可以向法院申請強制執行。在強制執行階段,法院會調查被執行單位名下的財產信息,如銀行存款、房產、車輛信息等,但由于被執行人是單位,會有一些經濟往來,這樣一來,其財產信息很難查到
例如,他是一家服裝公司的員工,有效判決確定服裝公司應向他支付2萬余元的勞動工資和報酬。判決生效后,他及時申請強制執行,但經法院查詢,服裝公司即將退出北京市場,其銀行存款非常少,此時,當事人及時向法院提供,服裝公司的一批商品正在某商場進行清理促銷,服裝公司將在該商場進行押金和付款。押金和付款由購物中心保管。執行法官及時趕到商場,對該批貨物的付款和擔保采取凍結措施,確保當事人的利益
本案的順利執行,真正得益于勞動者及時向法院提供準確的財產信息。只有有了有效準確的執行線索,法院才能及時采取措施,順利辦案第二,注重財產保全的及時立案勞動爭議案件的一個特點是當事人是原單位的職工,了解單位的財產情況。一旦勞動爭議進入法院,他們往往忽視這一有利條件,很少保全單位財產。財產保全,是指人民法院在利害關系人起訴前或者起訴后,為保證將來生效的判決能夠執行或者避免財產損失,對當事人的財產或者爭議標的物采取限制處分的強制措施。簡言之,勞動者在訴訟階段可以查封、扣押與單位應當支付給他的工資相對應的財產。需要注意的是,根據民事訴訟法的規定,申請人在提起財產保全時需要提供相應價值的擔保
財產保全的好處是顯而易見的。單位財產保全后,職工可以放心地進行訴訟。如果勝訴,即使對方當事人拒絕履行判決確定的義務,仍有財產保全執行。而且,由于財產保全限制了對方對財產的處分,一方面會對確實拖欠工資的單位產生一定的威懾作用,另一方面查封、扣押其財產也會影響單位的正常運轉。因此,權衡利弊后,大多數單位都會主動實施,這樣既節省了時間,又成功地解決了糾紛第三,存在一個誤區:法人和法定代表人常聽人說“有人是單位法人”。這是因為他們沒有明確法人和法定代表人的區別,根據我國民法通則,錯誤地將單位的法定代表人視為法人,法人是指具有民事權利能力和民事行為能力,依法獨立享有民事權利,承擔民事義務的組織。總之,法人是一個組織、一個單位、一個協會,勞動者所面對的法人大多是勞動者曾經工作過的公司。法定代表人是指依照法律或者法人章程的規定代表法人履行職責的負責人。法定代表人是法人行使職權的機關和職務,是自然人。對于工人來說,法定代表人是工人曾經工作過的公司的董事長和總經理,應該由工商部門登記區分這兩點有什么用?在生效判決中,通常確認一個公司將支付一定數額的勞動工資、勞動報酬給一個人。所以到了執行階段,需要履行法律文件規定的義務的是公司,而不是法定代表人。把這一點講清楚后,我希望勞動者在向法院提供線索時,一定要確定財產的歸屬,這樣才能有明確的目的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合同只履行了部分怎么賠償
2020-12-29臨時工合同到期不讓走怎么辦
2020-11-15女職工月經期應當調整休息幾天
2021-03-26婚姻法離婚損害賠償
2020-11-29什么是公司增資糾紛
2020-12-12重大安全事故處罰條例
2021-03-14效力待定合同的處理方法怎么規定
2020-11-16對仲裁裁決書不服怎么辦
2020-11-11合同擔保的擔保方式有哪些呢
2020-11-17訂單式購銷合同樣本
2020-11-12討債時怎樣對付失聯的債務人
2020-11-13勞動合同變更協商不一致怎么辦
2021-01-14中層管理人員簽訂競業限制有效嗎
2021-02-25用人單位能否在服務期內扣押員工證件
2020-12-23勞動爭議案件的訴訟管轄是怎么規定的
2020-11-19最高人民法院有權對勞動仲裁期限中止中斷解釋嗎?
2021-01-03以房養老政策如何且行且完善
2020-11-21沒有準駕證肇事保險公司給理賠嗎
2021-03-26違反保險法關于保險業務規則有哪些
2020-12-02人身保險合同中的變更受益人法律是如何規定的
2021-0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