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爭議的訴訟時效有多長勞動爭議訴訟時效分為普通時效和特別時效,普通時效為三年。特別時效方面,符合《民法通則》第一百三十六條規定的,訴訟時效為一年。涉外貨物糾紛提起訴訟或者仲裁的期限為四年。中國法律規定的訴訟時效最長為20年,具體解釋如下。勞動爭議訴訟時效是指民事訴訟時效的內容:
向人民法院申請民事權利保護的訴訟時效期間為三年,除法律另有規定外,下列時效期間為一年:人身損害賠償請求權;未經申報銷售不合格商品的;拖延或者拒絕支付租金的;存款財產滅失或者毀損的,訴訟時效期間自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權利受到侵害之日起計算。但自侵權之日起超過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護。在特殊情況下,當事人自愿超越訴訟時效履行合同的,人民法院可以延長訴訟時效,但在訴訟時效的最后六個月內不受訴訟時效的限制,因不可抗力或者其他障礙不能行使請求權的,訴訟時效中止。訴訟時效期間,自中止時效事由消除之日起繼續計算。訴訟時效因提起訴訟、一方當事人請求或者同意履行義務而中斷的。從中斷時間起,時效期間應重新計算
如果時效期間規定為一小時,則應從規定的時間開始計算。規定按日、月、年計算期間的,不計算起止日,計算次日。
期間的最后一天是星期日或者其他法定節假日的,以節假日的次日為期間的最后一天。最后一天的截止時間是24點。有營業時間的,應當在營業活動停止時終止。勞動報酬仲裁的期限是多長申請的一般期限是一年。但是,在某些情況下,一年的時效期限并不能保護勞動者的合法權益。比如,在一些行業,特別是建筑業,拖欠工資的問題比較突出,很多勞動者的勞動報酬到年底才結清;為了維護勞動關系,一些勞動者在勞動關系存續期間不敢向用人單位主張拖欠勞動報酬的權利。如果適用一年的仲裁期,不利于保護其合法權益。因此,在勞動關系存續期間,因拖欠勞動報酬發生爭議的,勞動者申請仲裁不受本條第一款規定的仲裁時效期間的限制。至于勞動者與用人單位之間的勞動關系已經終止的情況,則不涉及維護勞動關系。因此,本條第四款規定“勞動關系終止的,應當在勞動關系終止之日起一年內提出”
綜上所述,勞動賠償仲裁時效一般為一年,訴訟時效一般為兩年。這是兩種不同的限制,適用的程序也不同。我們必須清楚地區分它們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國慶節補課算違法嗎
2021-01-29曝光小偷身份,是否侵犯其名譽權
2021-03-22設計合同的有效期限是多久
2021-02-25協議離婚可是男方不付孩子的撫養費怎么辦
2020-11-20未留有遺囑的老人遺產子女怎么分配
2021-02-27委托代理合同是否要計征印花稅
2020-11-08企業未成立工會怎么解除合同
2021-02-10個人所得稅項目包含公積金和養老保險嗎
2020-12-27投保人在投保時應該怎樣保護自己的利益
2020-12-12理財公司倒閉了怎么辦
2020-12-03英國對保險經紀人的管理問題有哪些
2021-02-02保險合同如何生效
2021-01-21冰雹砸車保險賠嗎,如何理賠
2021-02-22保險代理人的行為是如何調整的
2020-12-04保險拒賠怎么辦
2021-02-05保險法釋義 第一百六十九條
2020-12-31新保險法有沒有規定保險公司免責條款無效
2021-01-06村民之間轉包只需備案,不需經過村委會書面同意
2020-12-14土地承包權可以繼承嗎,可以贈予嗎
2021-02-22公租房拆遷補償款應怎樣確定
2021-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