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合同法》第九條明確規定:“用人單位用人時,不得扣留勞動者的身份證等證件,不得要求勞動者提供擔保或者以其他名義向勞動者收取財物。”用人單位違反本規定,要求勞動者提供擔保或者向勞動者收取財物的,勞動行政部門依照勞動合同法第八十四條第二款的規定,責令勞動者限期返還財產,并處每人5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的罰款;給勞動者造成損害的,應當承擔賠償責任。因此,雇主的行為是違法的。對此,勞動行政部門除責令用人單位退還保障費外,還應按照勞動者與用人單位之間每人500元至2000元的補償標準對用人單位進行罰款。根據原勞動部1995年發布的《關于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若干問題的意見》第二十四條規定,用人單位與勞動者簽訂勞動合同時,不得以任何形式向勞動者收取定金、定金(財產)或抵押(財產)。違反規定的,由公安部門、勞動行政部門責令用人單位立即退還勞動者。本法第八十三條還規定了向勞動者收取財產或者扣押勞動者證件的法律責任,即用人單位違反本法規定扣押勞動者身份證等證件的,勞動行政部門責令限期退還勞動者;依照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處罰。用人單位違反本法規定,要求勞動者提供擔保或者向勞動者收取財物的,由勞動行政部門責令限期退還勞動者,對勞動者處以每人5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的罰款;給勞動者造成損害的,用人單位應當按照國務院《企業職工獎懲條例》第十七條和原勞動部《工資支付暫行規定》第十六條的規定承擔賠償責任,用人單位因勞動者自身原因造成經濟損失的,用人單位可以按照勞動合同的約定要求賠償經濟損失。經濟損失補償金的數額由用人單位根據具體情況確定,從職工工資中扣除,但每月扣除的數額不得超過職工月標準工資的20%。扣除后的剩余工資低于當地月最低工資標準的,按最低工資標準支付。如果能迅速糾正錯誤,表現良好,就可以適當減少賠償金額
勞動者中確實有少數不法分子利用工作條件的便利,損害用人單位的利益。同時,由于其流動性大,不易管理和索賠,個別用人單位只能收取風險抵押、抵押物或扣押身份證以避免損失,屬于違法行為。用人單位要避免因勞動者造成的損失和無賠償責任離開公司的風險,就要加強內部管理來解決,而不是簡單地用錯誤的方式收取抵押貸款,身份證等證件是非常重要的證件,不應該輕易給別人。要善于運用法律保護自己,勇于用法律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任何人只要侵犯了自己的合法權益,都可以舉起法律的盾牌與之抗爭。如果您對此有其他疑問,律師事務所還為您提供法律咨詢服務,歡迎您參加法律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撫恤金如何分配
2020-12-27聯營企業適用破產法嗎
2021-01-25男女沒辦理結婚證該怎么離婚
2021-01-22能拿別人的房產證去做抵押嗎
2021-03-21出售違建合同有效嗎
2021-01-19學生在學校發生意外班主任有責任嗎
2020-11-18公司合并員工有賠償嗎
2021-02-21陜西西安競業限制補償金標準
2020-12-06聘用顧問需要遵循勞動法嗎
2021-01-10人壽保險的理賠和糾紛解決
2020-11-17合同生效2年后自殺,保險公司為何拒賠
2020-12-25車輛失而復得 保險賠償該退
2021-01-08無證駕車所致財損保險會不會賠
2020-12-13保險合同成立后能否退保
2021-01-27保險合同成立后誰有權解除合同
2021-03-01保險公司是否應該賠償車輛停運損失
2020-12-02保險法釋義 第一百七十四條
2021-02-19保險中的重大疾病包括哪些
2021-01-23拆遷房產證改名所需的資料
2021-03-04拆遷安置房不滿意可以拒絕接收嗎
2020-1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