謬論1:不管法院是否接受,范王說公司沒有為他繳納養老保險,導致他無法在法定年齡退休,因此他向法院提起訴訟,要求公司補交保險費并辦理退休手續。最后,法院駁回了他的訴訟,理由是他的請求不屬于法院的受理范圍
[評論]根據現行法律,如果工人要求補交社會保險,他應向勞動監督部門和社會保險機構提交申請,并且該請求不屬于法院受理的范圍
誤解二:無視法定時效
張于2008年5月至2011年6月在一家材料公司工作,雙方未簽訂書面勞動合同。后來,張起訴并要求在未簽署合同的情況下支付雙倍工資差額。最后,法院駁回了張的索賠,理由是根據《勞動合同法》第14條第2款第(3)項,如果雇主在雇傭之日起一年內沒有與雇員簽訂書面勞動合同,他的索賠是長期的,視為用人單位與勞動者簽訂了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用人單位無需向勞動者支付雙倍工資。也就是說,在這種情況下,張只能要求在2008年6月至2009年5月期間不簽訂勞動合同的雙倍工資差異。張要求不簽訂勞動合同的雙倍工資差異應在2010年5月之前提交。神話3:在自愿放棄權利后,他聲稱
劉于2009年10月加入一家房地產公司,當時沒有簽署書面勞動合同。2010年5月,根據物業的提議,簽訂了勞動合同,合同期限為2009年10月至2011年9月。2010年7月,劉因某種原因辭職并起訴物業公司,聲稱2009年11月至2010年4月期間未簽訂勞動合同的雙倍工資差被法院駁回
[評論]一般來說,如果勞動者和雇主就補充簽訂勞動合同達成協議,而補充簽訂的勞動合同將雇傭期追溯至雇傭之日,除非勞動者能夠提供證據證明補充簽訂勞動合同期間的反向簽訂行為不是其真實意圖,應視為自愿放棄要求雙倍工資的權利
神話4:李是一家建筑公司的員工,2010年11月在工作中受傷。經過治療后,他回家休息。2012年4月,由于矛盾,建筑公司仍向他支付工資和醫療費用,直到雙方卷入訴訟。李起訴并要求建筑公司支付一次性傷殘津貼、一次性工傷醫療津貼和一次性傷殘就業津貼。由于李未被社會保險管理部門認定為工傷,法院最終裁定,如果一名工人在工作中受傷,則駁回其訴訟,用人單位應當在30日內向統籌區社會保險行政部門提出工傷認定申請;用人單位拒絕為勞動者申請的,勞動者可以在一年內申請工傷認定。法院受理因工人工傷待遇引起的勞動爭議,前提是工人已被認定為工傷且傷殘程度 神話5:我不明白我的舉證責任 趙于2010年1月至2012年5月在一家外貿公司工作,2012年7月申請勞動仲裁
[評論]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勞動爭議案件若干法律適用問題的解釋》(三)第9條規定,如果工人要求加班工資,他應對加班事實的存在承擔舉證責任。但是,如果勞動者有證據證明用人單位有加班的證據,而用人單位沒有提供,則用人單位應承擔不利后果
神話6:主張帶薪年假不及時
朱在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一家文化公司工作,起訴并要求公司支付他工作期間的無薪年假工資。該公司表示,朱每年都休帶薪年假,但沒有提供證據。朱也沒有為他的說法提供證據。最后,法院裁定,文化公司在2011年和2012年支付了朱的無薪年假工資,并駁回了朱的其他索賠
[評論]關于雇主保留勞動合同文本、工資支付憑證、考勤記錄等,現行規定要求保留期為2年,在此期間,發包人應承擔舉證責任。2年前提出索賠的,勞動者應當提供證據。本案的判決將2年內的舉證責任分配給雇主,2年后的舉證責任分配給工人,這對雙方都是公平的
神話7:勞動報酬協議不明確
錢從2010年2月到2012年7月在一所培訓學校工作。雙方簽訂了書面勞動合同,但沒有明確約定工資標準,但只同意“不低于北京市最低工資標準”。根據錢的工資存折轉賬記錄,錢的月收入不固定,約4000元。錢離職后申請勞動仲裁,要求學校按照每月4000元的標準支付加班工資和解除勞動合同的經濟補償金。學校說錢的月薪是2000元,其余的是加班費。最后,法院受理了學校關于錢的月薪為2000元的指控
[點評]事實上,許多勞動合同沒有明確規定勞動報酬,工人在簽訂合同時也沒有提出異議,糾紛后沒有強有力的證據
神話8:對女性員工“三期”的限制
徐女士是一家公司的會計,在工作期間懷孕。在此期間,徐某多次違反公司會計人員制度要求,情節更加嚴重,給公司造成嚴重損失。公司以嚴重違紀為由解雇了徐。徐認為,在他懷孕期間,即使他違反了紀律,公司也不能終止與他的勞動合同。根據《勞動合同法》第42條第(4)項規定,如果女性員工懷孕、分娩或哺乳,法院駁回了要求公司為非法終止勞動合同支付經濟補償的訴訟,用人單位不得解除勞動合同,但此解雇限制僅針對“無過錯解雇”和“經濟性裁員”,并不意味著絕對單方面解除限制,他要求賠償金
金是一家機械公司的員工,于2009年7月加入該公司。在他工作期間,該公司沒有為他支付社會保險。2012年1月,金正日辭職。在辭職申請表中,靳填寫的辭職原因為“個人原因”。后來,金起訴說,由于公司沒有為他支付社會保險,他辭職并要求公司支付終止勞動合同的經濟補償金。最后,法院駁回了靳的索賠
[評論]勞動合同法規定,如果用人單位未及時足額支付勞動報酬,或未依法為勞動者繳納社會保險費,勞動者可以提出解除勞動合同,并要求用人單位支付解除勞動合同的經濟補償金。然而,由于“個人原因”、“身體原因”而申請辭職的員工通常很難獲得支持,“家庭原因”并要求支付解除勞動合同的經濟補償理由是雇主欠工資和社會保障
神話10:你可以自由解除勞動合同
謝是一家商業公司的銷售經理,與雇主簽訂了定期勞動合同公司自2009年1月1日至2013年12月31日。雙方同意,如果謝在合同履行期間提出辭職,應提前一個月提交,并在公司批準后辦理所有工作交接。2011年7月25日,謝向公司提交了辭職申請。當公司沒有批準,也沒有辦理工作交接時,他第二天沒有來上班。公司起訴要求賠償經濟損失5萬元。最后,法院判決謝應向該公司支付2萬元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債務增資要交個人所得稅嗎
2020-12-17特殊侵權行為怎么規定
2021-03-02行政執法人員的素質包括什么
2021-03-15“撤銷三年不使用待審中”什么意思
2020-11-20交通事故傷殘鑒定什么時候完成
2021-03-06最高法關于辦理減刑、假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問題的規定
2021-02-16專有技術侵權糾紛是否適用專屬管轄
2020-11-24臨時用工合同是否可以不繳納社保
2021-03-13試用期離職十天還沒發工資怎么辦
2020-12-07意外傷害賠償案例分析
2021-03-07保險理財產品有的種類
2021-01-22保險合同轉讓的程序有哪些
2021-02-17保險合同生效 意味著保險責任的開始嗎
2020-11-18車禍理賠清單
2020-12-01交通事故訴訟費保險公司會承擔嗎
2020-11-22無責免賠條款有法律效力嗎
2021-01-21保險法上的近因原則是怎樣的
2020-11-24關于人壽保險法律條款的解析及對保險公司個別解析的糾正
2021-01-12怎樣改變土地用途
2021-03-06私自轉讓土地建房,法院判決協議無效嗎
2021-0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