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非法集資的定義根據《關于取締非法金融機構和非法金融業務活動的通知》的規定,非法集資是指單位或個人通過發行股票、債券、彩票等向社會公眾募集資金,投資基金證券或其他債務憑證未經相關部門按照法定程序批準,并承諾以貨幣形式籌集資金,在一定期限內償還本金和利息,或以實物或其他方式返還投資者。為依法懲治非法吸收公眾存款、集資詐騙等非法集資犯罪活動,最高人民法院會同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等有關單位,研究制定了《關于審理非法集資刑事案件具體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自1月4日起施行,2011年
2.犯罪手段是什么
1.承諾高回報,編造“餡餅從天而降”和“一夜暴富”的神話。謀取暴利的誘惑是所有欺詐者欺騙群眾的唯一途徑。為了吸引更多的人,犯罪分子經常以獎勵和積分回扣的形式向投資者許諾高回報。非法集資者為了騙取更多的人參與集資,先是按時足額兌現了早期投資者的本息,然后拆開東墻彌補西墻,用后來集資者的錢兌現了之前的本息,達到一定規模后,偷偷轉移資金,攜款潛逃
2.編造虛假工程或訂立圈套合同,騙取群眾一步步陷入泥潭。犯罪分子以種植仙人掌、螺旋藻、蘆薈、火龍果、冬蟲夏草、繁殖螞蟻、黑海豚鼠、梅花鹿、回收家禽等名義騙取群眾資金;有的以開發所謂高科技產品的名義吸收公眾存款;有的編造造林、集資建房等虛假工程,騙取群眾“投資入股”;有的承諾高固定收益,通過店鋪回租的方式吸收公眾存款
3.混淆投資和財務管理的概念,讓人們在炫目的新名詞面前失去判斷力。一些犯罪分子利用電子黃金、投資基金、網上外匯投機等新名詞迷惑群眾,謊稱為新的投資工具或金融產品;有的利用壟斷、代理、連鎖加盟、消費增值返利、電子商務等新的商業手段欺騙人們的投資
4.用合法服裝或名人效應裝飾門面,騙取人們的信任。為了給犯罪活動披上合法的外衣,犯罪分子往往在沒有實際經營或投資項目的情況下成立公司,并通過完整的工商執照、稅務登記和其他程序來掩蓋其非法目的。這些公司采取租用豪華辦公樓辦公空間、聘請名人做廣告等措施,增加宣傳,騙取群眾信任
5.利用網絡犯罪,通過虛擬空間逃避攻擊。罪犯租用海外服務器建立網站或在不同的地方建立網站,通常使用代碼或網絡名稱來開發頭部。有的還通過網站、博客、論壇等網絡平臺和QQ、MSN等即時通訊工具傳播虛假信息,欺騙群眾。一經檢查,他們迅速關閉了網站,并以離線不遵守規則的名義攜款潛逃。在潛逃前,他還向線下人員發出了一份所謂的通知,提醒他們記住自己的表現,并承諾將來會給他們回扣,以穩定被騙者,個人脅迫或家庭欺騙不斷擴大受害者群體
許多非法籌款的參與者被親友說服以低風險高回報的方式參與。犯罪分子經常利用親屬、朋友、同鄉和其他關系,以高利息引誘他們非法獲取資金。一些已經加入的傳銷人員,在傳銷組織的精神洗腦或個人脅迫下,為了完成或提高業績,不惜利用家庭和地理關系吸引親戚、朋友、同學或鄰居加入。有的甚至不放過父母,配偶和子女,,造成家庭對立和人間悲劇
3.相關司法解釋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非法集資刑事案件具體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
第四條利用欺詐手段實施本法所列行為的本解釋第二條以非法占有為目的,依照刑法第一百九十二條的規定定罪處罰。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以欺詐手段非法集資的,可以認定為“以非法占有為目的”:(1)集資不用于生產經營活動,或者集資規模與集資規模明顯不成比例,(二)肆意揮霍募集資金,致使募集資金無法返還的;(三)攜募集資金逃逸的;(四)將募集資金用于違法犯罪活動的;(五)逃避、轉移資金的,(六)隱匿、毀壞賬戶的,(七)拒絕說明資金去向,逃避返還資金的;(八)可以認定非法占有目的的其他情形應根據不同情況識別集資欺詐行為。行為人的非法集資部分以非法占有為目的的,對該部分非法集資所涉及的集資行為,以集資詐騙罪論處;非法集資共同犯罪如果一些行為人有非法占有的目的,而其他行為人沒有非法占有集資資金的共同意圖和行為,以非法占有為目的的行為人,以集資詐騙罪定罪處罰
第五條個人集資詐騙金額在10萬元以上的,認定為“大額”;金額超過30萬元的,確認為“大額”;金額超過100萬元的,確認為“金額特別巨大”
單位進行集資詐騙,金額超過50萬元的,確認為“金額重大”;金額超過150萬元的,確認為“大額”;金額超過500萬元的,確認為“金額特別巨大”
集資詐騙金額按行為人實際詐騙金額計算,并扣除案發前返還的金額。不得扣除行為人因實施集資欺詐或行賄、饋贈等費用而支付的廣告費、中介費、手續費和回扣。行為人為實施集資欺詐而支付的利息應計入欺詐金額,除本金不歸還可以轉換為本金外
4.集資詐騙罪與一般詐騙罪的區別:
集資詐騙罪是指大量以非法占有為目的的行為,違反有關金融法律法規規定,以欺詐手段非法集資,,擾亂國家正常金融秩序,侵犯公私財產所有權
詐騙罪是指以非法占有為目的,編造事實或者隱瞞事實,騙取大量公私財產的行為。集資詐騙罪實際上是一種特殊的詐騙罪。因此,它既具有一般詐騙罪的共性,又具有一般詐騙罪所不具備的特殊性。兩者的主要區別是:
1.犯罪對象不同。集資詐騙罪的犯罪對象是未指明多數人為牟利而集資的資金,包括金錢和財產;但是,詐騙罪的客體是特定的,即行為人對特定的人或單位進行詐騙,并獲取其金錢
2.客觀行為的表現形式是不同的。詐騙罪的客觀方面是通過捏造事實或者隱瞞事實,直接使受騙人交付財產。受騙者不僅可以交付財產用于投資和獲利,還可以購買東西。就集資詐騙罪和詐騙罪而言,集資詐騙罪是一部包容性的法律,屬于一部特殊的法律。因此,以欺詐手段詐騙集資的,應當以集資詐騙罪定罪處罰。什么時候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干滿三年被辭退怎么補償
2020-11-08涉外結婚公證書有效期是多久
2020-11-19公交車司機是否應系安全帶
2021-03-11怎么處理未婚同居期間的債權債務?
2021-02-02如何認定行人故意事故
2021-01-17農村五保戶去世后其遺產應由誰繼承
2021-01-21學歷造假公司可解除勞動合同嗎
2020-11-24廣州試用期工資1000是否合法
2020-12-192020疫情期間允許公司辭退員工嗎
2020-11-15了解人壽保險的受益人的知識
2021-03-11平安意外險報銷時要準備什么材料
2020-11-13交通事故之后如何向保險公司索賠
2021-03-17保險經紀人是什么
2021-01-26合同簽訂在舊保險法實施時候應如何處理
2021-03-19扶老人險中是真撞人而不是被訛保險公司賠嗎
2021-03-21被盜車失而復得引起糾紛的保險理賠
2021-01-08保險公司未盡告知義務難免責
2021-01-20把保險單弄丟了怎么理賠
2021-03-03保險經紀人是什么,需要滿足什么條件嗎
2021-02-10保險賠償金給付的若干法律問題
2020-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