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情】
原告:謝-青,男,福建省石油總公司**支公司職工。
被告:福建省石油總公司**支公司(下稱長汀-石油支公司)。
被告長汀-石油支公司是國有企業。1978年10月,原告謝-青由部隊轉業被安排入被告單位工作。1995年4月28日雙方訂立《勞動合同書》,合同期限10年。1997年4月21日,被告制定了汀-石(1997)第11號《長汀-石油支公司“減員增效,雙向選擇”改革實施方案》(以下簡稱《實施方案》),決定:“公司自由選擇組合上崗,各部門實行雙向優化選擇,至1997年4月28日,自由選擇期過后,尚未落實具體部門的干部職工,視同不能勝任工作,由單位發書面通知,給其2個月時間自行聯系接收單位,進行調動,二個月期滿,仍未自行聯系上調動單位的,可辦理停薪留職手續。”該方案實施后,原告未競聘上崗。同年4月29日,被告向原告發出通知:“從通知之日起至6月28日二個月時間內自行聯系接收單位,在此期間按下崗職工待遇,工資按11號文規定每月180元標準發放。”嗣后,除1997年5月發給原告180元外,被告終止發給原告工資,不安排原告工作。對此原告持有異議,并向勞動仲裁部門申請仲裁未果。1998年12月1日,被告向原告發出汀-石辦(1998)第10號《關于謝-青同志下崗的通知》,決定從1998年12月1日起正式通知原告為下崗職工,下崗期為二年,并與公司簽訂托管協議書,下崗基本生活費按汀委(1998)68號文《中共長汀縣委、長汀縣人民政府關于推進國企下崗職工再就業和深化社會保障制度實施意見》第4條規定每月125?40元標準發放,養老、失業保險由公司代繳。嗣后,被告按約繳交“兩金”,并送一本自1998年12月起每月可領取125?40元生活費的存折給原告。但原告對下崗持有異議,至今分文未取,并向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申請仲裁。1999年5月14日,長汀縣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作出汀勞仲案字(1999)第001號《仲裁裁決書》,裁決:(1)被告按最低工資標準(190元/月)補發給原告自1997年6月至1998年1月計18個月的工資人民幣3420元;(2)維持縣石油公司汀-石辦(1998)10號決定。
原告對仲裁裁決不服,向長汀縣人民法院起訴,要求撤銷被告于1997年4月29日、1998年12月1日作出的二個通知,判令被告繼續履行雙方簽訂的勞動合同,補發勞動合同終止后即從1997年5月1日起至1999年8月31日止未發給原告的工資、福利等計人民幣17309.04元;1999年9月1日至原告回單位上班之日止的工資、福利按下崗前一年月平均工資618.18元計算。
訴訟中原告變更補發工資、福利的標準為1996年1—12月的月平均工資480.89元。
被告**支公司答辯稱:其根據上級有關國有企業深化改革的通知,召開了職代會,討論制定了《實施方案》,對全體職工實行“自由選擇、組合上崗”。原告因未被組合而被通知下崗。雙方從未終止過勞動合同關系。其從1997年4月起至今,一直為原告繳交“兩金”和支付“下崗生活費”。要求駁回原告的訴訟請求
【審判】
長汀縣人民法院經審理還查明:被告通知原告下崗時至今有贏利,不屬虧損企業。原告下崗前是**加油站的加油工。原告被通知下崗時單位有臨時工60多人,至今有臨時工70多人,這些臨時工有來自農村,也有來自社會上,被告增招臨時工時未征求原告是否參加。
長汀縣人民法院認為:原、被告于1995年4月28日簽訂的《勞動合同書》合法有效,雙方應自覺履行。原告認為被告已終止勞動合同,沒有事實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第二十七條規定:用人單位瀕臨破產進行法定整頓期間或者生產經營發生嚴重困難,確需裁減人員的,應當提前三十日向工會或者全體職工說明情況。聽取工會或者職工的意見,經向勞動行政部門報告后,可以裁減人員。用人單位依據本條規定裁減人員,在六個月內錄用人員的,應當優先錄用被裁減的人員。《福建省國有企業富余職工安置辦法》第九條規定:企業自行安置富余職工確有困難的,可將符合下列條件的富余職工辭向社會,并向當地勞動行政主管部門備案。(一)男職工年齡45周歲以下,女職工年齡40周歲以下,……企業因新建或者擴建生產項目需錄用人員時,應依法優先安排本企業富余職工。閩政辦〔1995〕213號《福建省實施再就業工程的意見》第三條第二款第(三)項也規定:用人單位需招聘職工時,在同等條件下,應優先招收企業富余職工和失業職工。原告不屬于被告單位的富余職工,年齡也已超過45周歲,被告不是因為生產原因無法為原告安置工作,而是在有崗位且大量招聘臨時工,企業經營贏利的情況下,以“減員增效,雙向選擇”為由要求原告下崗,有悖于有關法律、法規規定。被告在“雙向選擇”中,直接決定各部門負責人及定員,也造成部分正式合同制職工實際上無崗位可供選擇。被告的行為,屬于企業履行勞動合同行使管理權侵犯職工權利的行為,故被告關于原告下崗的“通知決定”依法應予以撤銷,由于被告行使行政管理權不當給原告造成工資等損失,依法應予以補償。補償標準可按原告被通知下崗時上一年度的月平均工資480.89元計算,原告要求被告補發1997年5月1日起至其回單位上班時止的工資福利的請求符合法律規定,依法應予支持。據此,該院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六條、第五十八條第一款第(五)項、第二款、第六十一條第一款、第一百零六條第一款、第一百一十一條、第一百一十二條第一款,《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第三條第一款、第四條、第九條、第十七條第二款、第七十九條之規定,于1999年11月18日判決: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對交通事故處理有爭議怎么辦
2021-01-09債的保全原則具體有哪些
2021-02-19女職工懷孕期享受的待遇
2020-12-20未成年工受勞動法保護嗎
2021-01-21孩子傷害了別人,父母是否承擔責任?
2021-03-15非上市公司可以實行股權激勵嗎
2020-12-12行政拘留年齡有什么新規定
2021-01-21合伙企業財產范圍及性質
2020-12-10起訴離婚孩子撫養費是如何計算的
2021-01-01關于子女探視權法律是怎么規定的?
2020-11-19防二次出軌協議有法律效力嗎
2021-03-11雇傭算承包關系嗎
2020-12-09煤礦工意外死亡如何賠償
2021-01-19遺產繼承怎么公證
2021-03-04醉駕撞車不賠償怎么辦
2021-02-21如何安全支付二手房中介費
2020-12-02光污染的法律規定有哪些
2020-12-10勞動爭議調解書可以再要競業限制金嗎
2021-01-16意外傷害保險及其類別
2020-12-08產品質量責任險中的賠償處理方面有什么規定
2021-0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