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減少國有商業銀行的不良資產,優化金融機構的經營環境,自1999年以來,國家先后成立了信達、華融、東方、長城四家資產管理公司,并以賬面價格收購了四家國有銀行的不良資產。資產管理公司取得不良債權后,應當按照國務院有關規定進行處置,或者直接與原債務人協商解決,或者以自己的名義向人民法院起訴,或者通過拍賣、競價等方式將資產管理公司的債權轉讓給其他企業和個人。實踐中,銀行向資產管理公司轉讓債權的民事法律行為的效力不存在爭議,在訴訟中很少有當事人提出異議。關于資產管理公司向其他企業和個人轉讓債權的法律效力,由于債權是由國有主體向非國有主體轉讓的,且具有一定的政策性,訴訟后爭議較多,這已成為司法審查的重點和難點。目前,由于受讓人以極低的對價購買高額債權,并在實踐中獲得豐厚利潤的情況,我國在處理不良債權過程中的資產損失問題越來越受到輿論的關注。最高人民法院還專門發出通知,要求認真處理金融不良債權處置案件,確保金融不良債權處置交易的安全順利進行,加強對不良債權轉讓合同效力的審查,防止國有資產流失。輿論的影響和上級法院的要求,使得地方法院在審理不良債權轉讓案件時猶豫不決,不敢輕易評估不良債權轉讓合同的效力。本文在對不良債權轉讓進行現實考察的基礎上,結合相關法理,著重從保護交易中的善意相對人的角度理解不良債權轉讓的合同效力。1、 關于不良債權轉讓合同的相關法律原則和法律規定,首先,筆者認為,不良債權的認定是通過運用一系列經濟指標來確定的,經濟分析要素決定了不良債權的本質特征。因此,“不良債權”一詞主要表達的是經濟學概念,而不是法律概念。在法學理論中,只有“債權物權”和“債權債務”等相對的概念范疇,而沒有“不良債權”和“優秀債權”的劃分。不良債權轉讓最準確的法律定位只是債權轉讓,沒有更詳細的定義。因此,對不良債權轉讓合同效力的認定仍應從債權轉讓的相關法律原則和規定中把握。債權轉讓實際上是債權人的變更。早期羅馬法認為,債務主體是債務的基本要素之一,債務主體的變更將失去債務關系的同一性。因此,它認為債務主體不能改變,債權不能轉讓。英國普通法不允許債權轉讓,然后通過授予代理、債權承認或信托制度來實現債務主體的變更。直到1900年《德國民法典》頒布實施,債權轉讓制度才逐漸為現代國家的立法所接受。根據各國的一般立法,債權轉讓可以由繼承、遺囑、遺產、合同中地位的普遍接受、連帶債務人之間的索賠、擔保和保險引起。在現實經濟生活中,更多的債權是通過簽訂債權轉讓合同進行轉讓的。債權轉讓合同的有效要件如下:1。必須有有效的債權;(二)轉讓人與受讓人就債權轉讓達成協議;(三)被轉讓的債權必須是可轉讓的;4、債權轉讓合同通知債務人時,對債務人生效。在這一理論指導下,我國《合同法》第79條規定,債權人可以將合同權利的全部或部分轉讓給第三人,但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除外:(1)不得根據合同性質轉讓;(2) 不得根據雙方協議轉讓;(3) 根據法律,它是不可轉讓的。根據法律或當事人的協議,很容易判斷什么是不可轉讓的債權。如果法律沒有明確禁止,而且當事人在合同中不同意它是不可轉讓的,那么可以確定什么是債權人的權利根據合同性質,權利不可轉讓,法律沒有進一步明確規定。理論界普遍認為,下列類型的債權是不可轉讓轉讓的:1。基于個人信托關系的債權,如雇傭、使用、貸款、租賃等;2.基于特定身份關系的債權,如家庭成員之間的贍養權和繼承權;(三)債權遺漏;(四)屬于從屬權利的債權。綜上所述,資產管理公司向本行轉讓的不良債權實質上仍然是普通的民商事債權。在倡導契約自由和私權自主權概念的現代民法中,根據法律不禁止的是權利的私法概念,法院不應任意設置法外障礙來否定不良債權轉讓的效力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對因產品質量問題引起的糾紛應當采取何種方式解決
2021-02-12同居是否承擔對方債務
2021-02-20告重婚罪怎樣才給立案
2021-02-11訴訟費用交納標準是如何的
2020-12-08公司注銷商標是否無效
2020-11-12立約定金合同沒有主合同內容合法嗎
2020-11-30購房黃皮合同有法律效力嗎
2021-01-04沒收個人財產包括違法所得嗎
2020-12-09婚姻法解釋三
2021-01-09民事案件延長審限的適用情形
2021-02-24離婚需要冷靜嗎,2020離婚冷靜期開始實施了嗎
2021-03-05山西銀監會非法集資條例是如何規定的
2020-12-16性騷擾導致他人精神失常并自殺需要負怎樣的法律責任
2020-12-30為何用人單位不愿與勞動者簽訂書面勞動合同?
2021-02-23申請勞動爭議調解,必須要提交書面的申請嗎?
2021-01-01什么情況下壽險公司會拒賠
2021-02-12人性化的意外保險怎么賠付
2020-11-27什么是免責條款,人身意外傷害保險的免責條款主要包括什么
2020-11-28人身保險不適用代位追償的原因是什么
2020-12-19重復保險理賠款并不會增多 超額投保得不償失
2020-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