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言:由于我國市場經濟的初始階段是從計劃經濟模式向市場經濟模式的過渡時期,一些法律法規的制定滯后,給經濟發展帶來了障礙等諸多原因,導致了許多糾紛。當事人在庭審中總是逃避責任,進行辯護,以免除自己的責任。豁免事由認定的差異是法官從不同利益角度考慮的結果。如何避免這種差異?即法官在審理此類案件時應正確確立適用原則。筆者認為,審判應當體現民法“合同自由”和“合同必須遵守”的基本原則,以規范各種經濟交往的權利義務,最終實現“合同正義”。本文是筆者結合具體案例和司法實踐中存在的問題對合同責任豁免的理解和適用
I.豁免理由概述
豁免是指在合同履行過程中,由于合同中約定的法定免責條件和免責事由的出現,將免除債務人履行義務
因此,筆者認為免責事由總是與一定的歸責原則和責任構成要件有關,這是基于既定的歸責原則和責任構成要件。由于免責事由的成立足以推翻根據責任構成要件對責任成立的判斷,實際上是對歸責原則和責任構成要件適用的否定。因不可抗力致使合同不能履行的,即使債權人遭受損害,當事人對不可抗力的發生無過錯,不承擔責任。可以看出,不可抗力的出現否定了債務人有過錯的推定
豁免主體與責任構成要素之間在內涵上沒有區別。有一種觀點認為,如果存在豁免,則表明債務人沒有過錯,即債務人不應承擔賠償責任。因此,法律只需要明確承擔責任的條件,而不需要明確免除責任的理由,或者只需要明確免除責任的理由,而不需要明確責任的構成要件。作者認為這種觀點是不恰當的。免責事由與責任構成要件不能相互替代。一方面,豁免理由應當與責任的構成要件相對應。如果沒有豁免理由,則難以限制責任范圍。當事人承擔責任的可能性很大,特別是當當事人沒有過錯時,也可能承擔責任,這不利于過錯責任的履行。另一方面,豁免事由的存在并不一定導致責任的豁免。在某些情況下,這可能只會導致減少責任,但這是基于法律責任的存在
豁免的理由與辯護的理由并不完全相同。在侵權責任中,免責事由,如正當防衛、緊急避險、自助等,是免責事由;然而,在合同責任中,抗辯的概念通常與抗辯的行使相同。所謂法律上的抗辯權,就是阻止對方行使權利的對抗權。抗辯權的前提是對方請求權的存在和效力。抗辯權的行使會導致對方請求權的消滅或延遲其效力,但并不免除債權人,因為在行使抗辯權時不存在違約和違約責任的問題,因此,這種抗辯和豁免是兩個不同的概念。免責是指合同責任中的不可抗力
免責是指在合同履行過程中,由于出現法定免責條件和合同約定的免責事由而不能履行合同的,免除債務人履行義務。法定免責條件和約定的免責理由統稱為免責理由。合同責任中的免責理由包括免責的法律理由和雙方約定的理由。雙方約定的免責條款包括雙方約定的免責條款和不可抗力條款。免責條款實際上是合同條款,不屬于法定免責事由,而當事人約定的不可抗力條款是對不可抗力法定免責條件的補充。在不違反法律規定的前提下,如果發生這些商定的原因,法律承認它們具有豁免的效力。因此,為了在現行法律規定和合同法的立法精神中要求當事人遵守合同,維護交易秩序,違約責任的免除一般應限于不可抗力(I)不可抗力的含義和范圍根據第153條規定的民法通則,不可抗力是指不可預見、不可避免和無法克服的客觀情況。不可預測性是基于現有的技術水平和普通人的預見能力;無法避免和克服的前提是事件已經發生,違約后果已經由事件的發生造成。各方已盡力避免或克服;客觀情境是指人類行為之外的客觀情境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扭送需要辦理傳喚手續嗎
2021-02-28商業貸款交納哪些稅費
2020-12-27哪些動產不得成立留置權
2021-03-04外國人出入境證件簽證收費項目標準是什么
2021-02-17拆遷補償協議公證書的法律效力是怎樣的
2021-03-07公司能扣員工多少工資,能全扣嗎
2021-03-16行政處罰信息公開多長時間
2021-01-15效力待定合同如何追認
2020-12-24沒履行監護權可否不贍養
2020-11-13探視權與探望權的區別
2021-03-19農村房屋無證怎么贈與
2020-11-22母親死后兒子能向女兒追討贍養費嗎
2021-03-18買房征信報告有效期多久
2021-01-01房產證是夫妻名字抵押貸款需要兩人簽字嗎
2021-01-13學生牙齒跌斷學校有責任嗎
2021-03-15單位集資房是二套房嗎
2021-01-16續簽的勞動合同期限必須原來的一致嗎
2020-11-27勞動關系轉移流程
2020-12-05用人單位能否擅自調崗并降薪
2020-11-30勞動爭議能主張前幾年的年假嗎
2020-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