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臺灣《民法》遵循德國《物權法》的規(guī)定,采用了與日本《民法通論》相同的債權轉讓理論,將債權轉讓合同視為準物權行為。因此,債權的客觀存在已成為債權轉讓合同不可或缺的要素。這本質上不同于銷售實物。在物的買賣中,雖然日本的一般理論和判例沒有采納物權行為獨立性的法律構成,但買賣他人物的合同被認為是有效的,但并不產(chǎn)生生物權利變更的效力。這是因為日本的一般理論認為,“只要買受人在理論上有可能取得標的物的所有權,即使是與轉讓人簽訂的沒有處分權的合同也不被認為是不切實際的。與有形物的買賣不同,債權轉讓合同被認為是一種準物權合同,而也就是說,相當于銷售有形物品的表現(xiàn)部分。而合同是一種承諾,沒有形式,只是因為當事人之間的約定是債權轉讓。此時,如果沒有有效的債權,準物權法將變得毫無意義。因此,幾乎沒有人反對必須存在有效債權的前提,因為日本的一般理論和判例也認為債權行為不以處分權為有效條件,而準物權行為必須具有處分權,因此,債權轉讓人必須具有處分權。沒有處分權,準物權行為無效,當然也不存在債權轉讓的效力。當受讓人錯誤地認為轉讓人有權處分債權時,一般認為《日本民法》第192條關于善意取得的規(guī)定不適用于債權轉讓,因此,此時受讓人不能取得債務,只能要求無權處分債務的人承擔不履行債務的責任,這與中國大陸民法的規(guī)定不同。債權轉讓是債權轉讓效力的結果,債權轉讓效力即債權合同的效力。因此,更準確地說,轉讓人需要具有有效的債權和處分債權的權力,這是債權轉讓結果發(fā)生變化的條件,而不是債權轉讓合同的有效條件。根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以下簡稱《合同法》)第七十九條及其解釋的規(guī)定,類比適用《合同法》第一百三十二條、第五十一條的規(guī)定,可見,債權轉讓合同要求轉讓人具有有效的債權和處分債權的權力,將不存在或無效的債權轉讓給他人,或者將消滅的債權轉讓給他人,因標的物不存在或者不存在,導致債權轉讓合同不成立或者效力待定。這與德國民法和中國臺灣民法不同。p>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建設工程征用土地合同要如何寫
2020-12-05行政處分怎么提前解除或撤銷
2021-02-07什么人可以旁聽案件審理,什么人不能旁聽
2020-11-24公司名變更手續(xù)是怎樣的
2021-02-11夫妻可以為對方做擔保人嗎
2020-12-08開遠光燈出車禍誰負責
2020-12-19精神暴力是否納入家暴的范疇
2021-01-23購買集資房要什么條件
2020-12-05房地產(chǎn)開發(fā)流程(詳細)
2021-01-31勞動爭議調解書可以再要競業(yè)限制金嗎
2021-01-16對工傷認定不服可申請仲裁嗎
2021-02-11推薦最佳車險方案
2021-03-01人身保險有哪些特殊性
2021-01-21保險合同無責任或無過錯不賠償格式條款無效嗎
2021-02-09無證駕駛致人傷亡保險公司應依法賠償
2021-03-11盡快得到保險理賠償?shù)姆椒ㄓ心男?/p> 2021-02-20
我國關于養(yǎng)老保險的規(guī)定具體是什么
2020-11-29交通事故保險不理賠怎么辦
2020-11-13農村宅基地轉讓條件及糾紛有哪些
2021-01-06房屋被拆遷人的范圍應該怎么劃分
2021-0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