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陽李女士打來電話咨詢:
我丈夫最近被公安機關拘留,說他涉嫌合同詐騙,詐騙他人1400多萬元。請問,合同詐騙罪是什么罪?答:合同詐騙罪是指在簽訂和履行合同過程中,以非法占有為目的,詐騙對方財產的行為。個人和單位可以犯下這種罪行。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關于經濟犯罪案件起訴標準的規定》規定,以非法占有為目的,在簽訂和履行合同過程中,騙取對方財物,涉嫌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1.個人騙取公私財物5000元以上2萬元;(二)單位負責人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以單位名義進行詐騙,詐騙所得屬于單位,數額在5萬元以上20萬元以上的,依照我國刑法第224條的規定,合同欺詐包括以下五種行為:
(1)以虛構單位或他人名義簽訂合同。也就是說,未經授權或同意,以制造單位的名義或以另一人的名義簽署合同,使用偽造、變造或無效的票據或其他虛假產權證書作為擔保。合同擔保是簽訂合同的各方為確保合同履行而設定的權利和義務關系,是降低合同風險和確保合同履行的常見做法。犯罪分子為了取得對方的信任,經常以偽造、變造、作廢的票據或者其他虛假的產權證明為擔保,利用合同詐騙錢財。“票據”是指匯票、本票和支票等金融工具。"其他虛假產權證明",是指證明其對某些不具有權利的財產擁有權利的文件,如虛假的土地使用證,,房地產所有權證書和其他虛假的動產和不動產所有權“證書”
(3)沒有實際履行能力,通過履行小型合同或先履行部分合同,誘使另一方繼續簽訂和履行合同。這是罪犯常用的伎倆。小型合同或部分履約合同的履行往往使對方相信其履約能力和誠意,然后與之簽訂目標金額較大的合同。犯罪分子很容易獲得彼此的信任,達到詐騙的目的。(4) 收到對方支付的貨物、貨款、預付款或擔保財產后逃逸。這種行為是典型的合同欺詐行為。行為人根本不想履行合同。只要合同簽訂,另一方支付貨物、貨款、預付款或擔保財產,其犯罪目的即已實現,然后逃逸、隱藏和避免(5)以其他方式詐騙另一方財產。這是一般規則。由于合同詐騙罪的犯罪手段多種多樣,在法律上無法窮盡,因此有必要為司法機關的具體控制提供這種靈活的支付方式。在司法實踐中,主要存在以下情況:在收到當事人的貨款、貨款、預付款或擔保物后,既不履行合同義務,又無正當理由將其返還,用于鋪張浪費,無法返還,等等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律師是否可以拒絕客戶的需求
2021-01-07拆借資金借據
2021-01-02派遣員工如何中止合同
2020-11-26駕照屬于行政許可嗎
2021-02-22推進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政策有哪些
2021-01-15道路施工占住商戶有賠償嗎
2021-02-20購房合同附件中的約定有什么注意事項
2020-12-28集資房再上市要滿足五年嗎
2020-12-31勞動糾紛宣判后多久執行
2020-12-29勞動糾紛中是否采取一裁終局
2020-12-15壽險分類具體包括哪些
2020-12-21私家車投保有哪些需要注意的事情
2021-02-24貨運運輸合同的保險的規定是什么
2020-11-09人身保險合同糾紛如何確定管轄
2021-01-21保險合同的特征
2021-02-12保險公司應履行告知義務是什么
2021-03-23沒有準駕證肇事保險公司給理賠嗎
2021-03-26在不同保險公司投保人身意外和重大疾病險,如何理賠
2020-12-07如何投保旅游保險?
2021-03-17農村集體土地承包年限是多久
2021-0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