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問一下,在簽訂合同時,一方以欺詐方式簽訂的合同是無效的。我不太明白什么是欺詐?誰知道什么是欺詐?謝謝
律師的回答:
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實施的決定》<;第六十八條當事人一方故意告知對方虛假信息,或者故意隱瞞真實信息,誘使對方作出虛假意思表示的,一般可以認定為欺詐,構成欺詐必須滿足以下四個要素:
(I)欺詐者有欺詐意圖。欺詐意圖是指知道自己的陳述是虛假的,會導致對方產生錯誤的理解,并希望或沉溺于這種結果的發生。欺詐故意包括兩個方面:一是陳述虛假事實的故意;第二種是意圖誘使他人錯誤理解(2)欺詐者實施了欺詐。欺詐行為是指欺詐者故意陳述錯誤事實或故意隱瞞真實情況,使他人陷入錯誤理解的行為。故意陳述錯誤事實和故意隱瞞真相是欺詐的兩個方面。故意陳述錯誤事實的行為,如將假冒偽劣商品描述為優質低價。故意隱瞞真實情況的行為,是指行為人有義務將真實情況告知對方,而故意不告知對方。沉默是否構成欺詐?大多數國家的法律規定,當行為人有義務不加解釋地解釋真實情況并保持沉默時,即構成欺詐。中國法律關于沉默是否構成欺詐的規定與上述規定類似。如《產品質量法》第二十八條規定,銷售不具備產品應有使用性能的產品,應當事先向消費者或者用戶說明,否則應當承擔民事責任。這項規定表明,在有義務解釋時保持沉默構成欺詐。此外,根據誠實信用原則有義務解釋的人不能保持沉默。
(3)受騙人因欺詐而犯錯。所謂錯誤,是指對合同內容缺乏了解等重要情況。要構成欺詐,欺詐者的錯誤理解和欺詐之間必須存在因果關系。換言之,如果欺詐方簽訂了合同,則欺詐方提供的虛假信息必須與合同內容密切相關,由于欺詐方提供的虛假信息,欺詐方對合同內容有錯誤的理解。(4)欺詐方因錯誤而表達其意圖。如果受騙人的意圖不是由于欺詐而表達的,則不構成欺詐。這表明被欺騙人的意思表示與欺詐行為之間存在因果關系。
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相關規定:
第五十二條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本合同無效:
(1)一方以欺詐或脅迫手段訂立合同,損害國家利益;(2)惡意串通損害國家、集體或第三方利益;(3)以法律形式掩蓋非法目的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使用假旅游營運證如何處罰
2021-02-02相關等級醫療事故可以主張的賠償項目
2021-01-30法院罰金怎么交
2020-11-30交通事故協議書怎么寫
2021-03-07無期徒刑能改為有期嗎
2021-02-22新三板掛牌到上市需要多長時間
2021-03-14婚前財產協議要怎么樣簽訂
2021-01-1180歲能拿多少贍養費
2021-03-14車禍死亡賠償有什么標準
2021-02-14學生課間玩游戲受傷學校該負責任嗎
2021-01-04什么情況下勞動者可以解除勞動合同?
2021-01-10河南技校女生實習期間汞中毒賠償調解結案
2021-01-13國企勞務外包是否違規
2021-01-05勞動調解書有錯別字還有效嗎
2020-11-18保險合同的失效與復效是什么意思
2021-01-05保險不能理賠怎么辦
2021-01-03得過抑郁癥還能否購買人壽保險和意外傷害保險
2020-12-19保險欺詐需要承擔哪些法律責任
2021-01-04被保險人的家庭成員故意造成保險事故的,保險人可以追償嗎
2021-03-13獲得車險理賠的方法
2021-0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