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評估
副編輯同意第二種觀點,理由如下:
工傷保險條例第64條規定,本條例所指的個人工資是指第一季度受傷員工的月平均工資因工負傷或患職業病前12個月。如果我的工資高于總體規劃區員工平均工資的300%,則按總體規劃區員工平均工資的300%計算;如果我的工資低于總體規劃區員工平均工資的60%,按總體規劃區域內員工平均工資的60%計算
工傷保險條例第37條規定,如果員工因工致殘被認定為7級至10級殘疾,他/她應享受以下福利:(1)從工傷保險基金中根據傷殘程度支付一次性傷殘津貼。標準為:7級殘疾為本人13個月的工資,8級殘疾為本人11個月的工資,9級殘疾為本人9個月的工資,10級殘疾為本人7個月的工資;(2) 如果勞動合同到期或員工本人提出終止勞動合同,工傷保險基金應支付一次性工傷醫療補貼,雇主應支付一次性殘疾就業補貼。一次性工傷醫療補貼和一次性殘疾就業補貼的具體標準由省人民政府規定,自治區、直轄市
江西省工傷保險條例實施辦法第22條規定,七級至十級殘疾職工的勞動合同期滿或者職工本人提出解除勞動合同的,由工傷保險基金支付一次性工傷醫療補貼,用人單位支付一次性殘疾就業補貼。一次性工傷醫療補貼和一次性殘疾就業補貼以勞動關系終止或終止時的工資為基礎。一次性工傷醫療補助標準為:五級20個月,六級17個月,七級13個月,八級10個月,九級7個月,十級4個月。一次性殘疾就業補貼標準為:5級32個月,6級28個月,7級25個月,8級21個月,9級17個月,10級13個月。因此工傷保險基金只需按照工傷事故發生前12個月李某的月平均工資支付11個月的一次性傷殘補助金和10個月的一次性工傷醫療補助金
工傷保險條例第10條規定用人單位應當按時繳納工傷保險費。雇員不繳納工傷保險費。用人單位繳納的工傷保險費金額為其職工工資總額乘以單位繳費率的乘積。也就是說,工傷保險費的繳費基數是根據職工工資確定的。在本案中,李某在意外傷害發生前12個月的平均工資為3500元,但某公司沒有按照此標準繳納工傷保險,而是按照最低標準(即總體規劃區域員工平均工資的60%)繳納了1587元。《勞動監察和社會保障條例》第二十七條用人單位向社會保險經辦機構申報社會保險費時隱瞞工資總額或者從業人員人數的,勞動和社會保障行政部門應當責令改正,并處隱瞞工資金額一倍以上三倍以下的罰款。因此,在本案中,公司以最低標準繳納工傷保險費是違法行為,侵犯了李的合法權益,致使其無法按照正常工資標準獲得工傷保險待遇。李先生可以同時要求公司賠償工傷保險金不足的部分,《工傷保險條例》第62條規定,本條例規定應當參加工傷保險但未參加工傷保險的用人單位的職工發生工傷的,用人單位應當按照本條例規定的工傷保險待遇項目和標準支付費用。本條界定了用人單位未繳納工傷保險費時向勞動者支付工傷保險金的責任,即對因用人單位過錯造成勞動者損失(無法享受工傷保險金)的侵權賠償責任的法律規定。由于雇主不支付工傷保險費時應承擔賠償責任(支付工傷保險金),根據侵權法理論,2013年6月,用人單位少交工傷保險費(即工傷保險基金支付工傷保險金后不足部分)的,還應承擔相應的賠償責任,李在一家公司從事生產時意外受傷,被認定為工傷,構成8級殘疾。李在事故中受傷前12個月的平均工資為3500元,當地行業的平均社會工資為2645元。當一家公司為他支付社會保險時,是按照1587元的最低工資支付的。由于未能就工傷待遇達成協議,李向人事勞動爭議仲裁庭申請勞動仲裁,要求終止與某公司的勞動關系,并要求公司和工傷保險基金管理部門支付工傷待遇
差異
在這種情況下,對工傷待遇的支付標準存在爭議:
一種觀點認為,42個月的工資應按月平均工資支付李某在事故受傷前12個月內支付的工資,包括11個月的一次性傷殘津貼、10個月的一次性工傷醫療津貼和21個月的一次性傷殘就業津貼。《工傷保險條例》第64條規定,本條例所稱個人工資,是指工傷職工因工負傷、患職業病前12個月內的月平均工資。如果我的工資高于總體規劃區員工平均工資的300%,則按總體規劃區員工平均工資的300%計算;如果我的工資低于總體規劃區員工平均工資的60%,則按總體規劃區員工平均工資的60%計算。《工傷保險條例》第37條規定,如果員工因工傷傷殘被認定為8級,工傷保險基金應按照其11個月的工資標準一次性支付傷殘津貼;員工本人提出解除勞動合同的,由工傷保險基金支付一次性工傷醫療補貼,用人單位支付一次性殘疾就業補貼。一次性工傷醫療補助和一次性殘疾就業補助的具體標準,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規定。《江西省工傷保險條例實施辦法》第二十二條規定,八級殘疾職工個人提出解除勞動合同、雇傭合同的,由工傷保險基金一次性支付10個月工資的工傷醫療補助,雇主應支付21個月工資的一次性殘疾就業補貼。因為李的工資既不低于總體規劃區員工平均工資的60%,也不高于總體規劃區員工平均工資的300%,42個月的工資應根據李的月平均工資支付
另一種觀點是,42個月的工資應根據李在事故中受傷前12個月的平均工資支付,但工傷保險基金應根據李在事故受傷前12個月的平均供款工資(包括11個月的一次性傷殘津貼和10個月的一次性工傷醫療津貼)支付21個月的工資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產品質量保險的保險責任,股票可用于債權擔保嗎
2021-01-13顧客在超市摔倒的責任誰負
2020-12-28集資房沒有購房合同能買嗎
2020-12-30集資房不補交超面積款會有什么后果
2021-02-16主張未簽訂勞動合同的雙倍工資有時效嗎
2021-03-04公司名稱變更原名稱立即失效嗎
2021-03-04勞動合同的終止在多久辦理社保轉移手續
2020-11-09疫情單位要求在家休息有工資嗎
2021-03-18勞動調解協議生效反悔怎么辦
2021-01-12人壽保險的受益人如何讓認定
2020-12-04產品責任險的特點有哪些
2021-03-19加快發展出口產品責任險的對策
2021-01-02建筑工程保險的除外責任是如何規定的
2021-03-01淺析人身保險合同糾紛存在的問題
2020-12-222020人身意外保險死亡賠償有多少錢
2021-02-12外國保險公司分公司的營運資金是多少
2021-03-19保險代理人在其業務中欺騙被保險人應當承擔哪些法律責任
2020-11-21車輛上了全險為什么保險公司不賠
2021-01-31各受益人受益權的關聯性分析
2021-01-10個人保險代理人的法律地位之爭 代理關系抑或勞動關系
2021-0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