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背景
2014年7月,蔣(化名)向一家工程設備公司申請項目采購。一年后,由于工作出色,蔣被提升為采購部項目經理。同年11月,公司突然通知她,她從采購部調到市場部擔任項目開發代表。蔣覺得自己不能勝任新的工作,兩次以書面形式告訴公司他不愿意調任,但公司仍然強迫蔣立即向市場部報告。蔣對此非常生氣,仍然留在采購部
一周后,公司以蔣不在市場部和礦工部門工作為由終止了與他的勞動合同。蔣為此提出了勞動仲裁,但沒有得到支持。后江向鼓樓區法院起訴該公司,要求該公司支付2.5萬元的經濟賠償金,并補足未繳納的社會保險
律師聲明
中國《勞動合同法》第40條規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單位提前30日書面通知勞動者或者向勞動者支付額外一個月的工資后,可以解除勞動合同:
(一)勞動者患病或者非因工負傷,在規定的醫療期滿后不能從事原工作的,也不得從事用人單位安排的其他工作
(2)勞動者不能勝任本職工作,經培訓或者調整后仍不能勝任本職工作
(三)訂立勞動合同的客觀條件發生重大變化,致使勞動合同不能履行的,且用人單位與員工協商未能就變更勞動合同內容達成一致
因此,公司如要解雇員工,必須具備上述法律原因。只有在公司履行提前30天通知員工的義務或向員工支付一個月工資的額外通知費后,才能終止勞動合同
如果公司無上述法律規定的理由解雇您,則屬于非法終止勞動合同,需要承擔《勞動合同法》第87條規定的賠償責任,“用人單位違反本法規定終止或者終止勞動合同的,應當按照本法第47條規定的經濟補償標準的兩倍向勞動者支付補償”
勞動合同法第47條規定,根據勞動者在本單位工作的年限和每年一個月的工資標準,向勞動者支付經濟補償金。六個月以上不滿一年的,按一年計算;如果期限少于六個月,如果工人的月薪高于上一年度由直轄市人民政府或設區市人民政府公布的該地區雇員平均月薪的三倍,則應向雇員支付半個月的工資作為經濟補償用人單位所在地區的經濟補償標準為職工月平均工資的三倍,支付經濟補償金的最長期限不得超過12年。本條所稱月工資,是指勞動者在勞動合同終止或解除前12個月內的平均工資,新《勞動合同法》實施后,用人單位不得以法律以外的任何理由解雇員工,否則將承擔一系列法律后果。這是《盧巴》編輯解釋的相關知識。com表示,員工因工作變動而被解雇。雇主不得以法律以外的任何理由解雇雇員。如果您有其他問題,歡迎您在本網站上進行法律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使用童工造成童工傷害如何賠償
2020-11-22可以提出專利異議的理由
2020-11-09受留置權限制的固定資產是不動產嗎
2021-02-06施工總承包單位要開設農民工工資專用賬戶嗎
2020-12-13商業秘密事項如何約定
2021-01-08勞動法是如何規定變更工種的
2021-01-15如何選擇保險公司和代理人
2021-01-24人身保險事故獲雙賠的正當性依據
2021-01-26未履行必要勘驗義務 保險公司應承擔理賠責任
2020-11-08車輛修復理賠 保險公司應謹慎
2020-11-26保險合同法定解除權
2021-01-15保險代理人的概念是什么
2021-03-10保險受益人有哪幾種?
2021-03-15土地承包經營權是用益物權不屬個人遺產能不能繼承
2021-01-15土地流轉的合法程序有哪些
2021-03-08土地流轉后農民能做什么工作
2021-02-112020年農村拆遷補償標準將會有哪些變化
2020-11-21城市房屋拆遷補償按戶口算還是按面積算
2021-01-08拆遷如何補償
2021-02-20棚戶區改造補償不合理怎么辦
2021-0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