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事人申請再審有期限。當事人在再審期限屆滿后申請再審的,可以采取以下兩種方式:。向法院提出上訴,2。向檢察院申請抗議。上述兩種方式不受再審時限限制。民事、行政、刑事案件的再審申請期限為6個月,刑事案件自刑罰執行之日起兩年內
對生效判決不服的,新《民事訴訟法》第204條明確規定再審申請期限為6個月。《中華人民共和國訴訟法》沒有相應的規定,但《中華人民共和國訴訟法》第九十八條對行政案件再審的期限沒有規定,行政案件再審的申請期限也應為六個月
新的刑事訴訟法及其司法解釋也沒有規定再審申請(上訴)的期限,但《關于規范人民法院再審立案(試行)的意見》(發[2002]13號)第十條規定,上訴期限為刑罰執行后兩年,并規定了逾期申請的例外情況:
(1)原審被告人可以無罪釋放
(2)原審被告人在本條規定的期限內向人民法院提起上訴,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3)上訴難,復雜和重大案件
如果不屬于這三種情況,逾期申請將不予受理。在現實中,逾期申請再審是常見的。這樣一來,民事案件、行政案件和刑事案件都因逾期申請再審而被駁回。因逾期申請再審被法院駁回后如何處理
無論是民事、行政、刑事案件,都可以向檢察機關申請再審檢察建議或抗訴
然后,因逾期申請再審被法院駁回后,當事人能否向檢察機關提出再審檢察建議或者抗訴?刑事案件中,當事人在再審申請被法院駁回后,不僅可以向檢察機關申請再審,還可以申請再審檢察建議或者抗訴。由于法律對檢察機關對生效判決提出抗訴或者再審檢察建議,首次向法院申請再審沒有期限和限制,申訴人向檢察機關申請再審檢察建議或者抗訴,是檢察機關發現錯誤判決的重要途徑,申訴材料只是檢察機關提出抗訴或檢察建議的材料來源之一
在民事案件中,新的民事訴訟法第209條規定,當事人向檢察機關申請再審,檢察建議書或者抗訴書規定了三個前提條件:“(一)人民法院駁回再審申請;(二)人民法院逾期不就再審申請作出裁定;(三)再審判決、裁定有明顯錯誤。”
本規定賦予當事人提起訴訟的權利向檢察機關申請再審檢察建議或者抗訴。同時,將向法院申請再審作為向檢察機關申請再審檢察建議或者抗訴的前置程序。逾期的再審申請被法院駁回的,明顯符合第一種情形的,可以向檢察機關申請再審、抗訴或者抗訴。行政案件與民事案件相同。逾期的再審申請被法院駁回后,可以向檢察機關申請再審、檢察建議或者抗訴。
III.行政訴訟案件不適用新《民事訴訟法》第209條,而不適用法院再審,他們可以直接向檢察機關申請再審或抗訴
需要進一步考慮的是,新的民事訴訟法沒有關于申請再審檢察建議或抗訴的程序前規定。是否適用新民事訴訟法第九十八條和新民事訴訟法第二百零九條的規定,法院駁回再審申請后,必須向檢察機關申請再審檢察建議或者抗訴。在作者看來,這是不適用的。行政案件的當事人可以直接向檢察機關申請再審,不必向法院申請再審。由于新的訴訟法第98條規定“人民法院審理本法未作規定的行政案件”,適用民事訴訟法的有關規定,檢察機關是否可以根據當事人的申請提出抗訴或者再審檢察建議的問題,不屬于“人民法院審理的案件”
那么,我們可以用公權力和法律說話嗎?答案也應該是否定的。首先,這個問題可以轉化為當事人能否向檢察機關申請再審、檢察建議或者抗訴?這是“沒有禁令的自由”。檢察機關從當事人的申請中發現錯誤的生效判決。檢察機關受法律委托,有義務依法提出抗訴或者再審檢察建議。第二,檢察機關原本不參與行政訴訟,當事人的申請是檢察機關在行政判決中發現錯誤并生效的重要途徑,在許多案件中甚至是必要條件。因此,對已經生效的錯誤行政判決提出抗訴或者檢察建議,允許將當事人的申請作為行使監督權的重要物質來源
四:最后一個渠道:以信訪形式啟動法院再審程序
信訪必須由政法部門處理第三,申請再審逾期的,向檢察機關申請再審檢察建議或者抗訴。這是唯一的補救措施還是其中一種?例如,逾期的再審申請是否可以被視為投訴相關的請愿書,并作為法院內部審判監督的材料來源之一,然后根據最近的投訴相關請愿政策的要求轉移到法院內部啟動的再審程序
,即兩個中央辦公廳關于依法處理涉法信訪問題的意見,涉法信訪必須由政法機關依法處理,納入司法程序機制,,建立依法終止涉法信訪的制度。規定:“已經結案,符合復議、復審、再審條件的,依法移送相應的法律程序處理對涉及法律、訴訟的信訪,已經履行法定程序的,以依法作出的判決、裁定為最終決定。除法律規定的情形外,不得依法啟動審查程序。“那么,逾期申請再審屬于什么情況呢?
逾期申請再審有兩個顯著的特點:一是逾期意味著超過法定的再審申請期限;二是申請再審并糾正其認為錯誤的生效判決剩下的問題是:
(1)它是否符合再審的條件(2)它是否是一個詳盡的法律程序,以逾期申請民事再審為例:逾期申請民事再審僅不符合再審申請期限的條件,不一定符合民事訴訟法第198條規定的院長或者上級法院認定生效判決“確有錯誤”后啟動再審的條件,也不一定符合民事訴訟法第二百條規定的當事人申請再審的實質條件。此外,由于再審的審判監督程序是在法院發現生效判決存在錯誤時啟動的,逾期的再審申請不屬于“用盡的法律程序”
因此,逾期申請再審的,可以視為符合再審條件的信訪,并依法轉入相應的法律程序,即法院提起再審、上級法院甚至最高法院提起再審、指示下級法院提起再審。只有在法律程序以這種方式用盡之后,如果當事人反復糾纏探訪和投訴,他們才能被起訴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建設工程合同可以適用留置權嗎
2020-11-09購房合同要注意什么
2020-11-23農村集體土地房屋能否遺贈
2021-01-17雇傭關系能是多人嗎
2021-02-11暑托班小朋友受傷了家長要求賠償怎么辦
2021-02-25什么是建筑物區分所有權法
2021-01-07中介租房手續費是多少
2021-02-18通過房產中介買賣房屋有何風險
2021-03-18房屋轉讓居間協議范本
2021-03-18火車外飛石造成旅客傷害應如何求償
2020-12-07勞動爭議包括拖欠工資嗎
2020-11-14對每一危險單位的風險管理的規定有哪些
2020-12-10貨物運輸保險的特點
2021-03-01建筑工程保險合同
2021-02-24淺談我國保險稅制的改革
2021-02-25《旅行社責任保險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
2021-01-18荒山承包協議怎么寫
2020-12-26土地出讓能設置條件嗎
2020-12-12土地流轉互換糾紛的處理方法是什么
2021-02-08拆遷安置房如何分房子
2021-0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