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別程序的概念
特別程序是指我國人民法院審理選民資格案件、宣告失蹤或死亡案件、認定公民無行為能力案件和認定財產所有權案件時適用的程序。一審民事訴訟。與“普通程序”和“簡易程序”相反,人民法院審理上述案件,必須遵守下列一般規定:
(1)適用法律。首先,適用民事訴訟法關于特別程序的規定。不能滿足需要的,適用民事訴訟法的一般規定、普通程序等其他規定,但不能適用反訴和解。其他法律有訴訟規定的,也應當適用。
(2)除選民名單案件或者重大疑難案件由法官組成合議庭審理外,所有案件由一名法官單獨審理。
(3)第一審為終審,法院作出的判決和裁定,自送達之日起立即具有法律效力,審判期間如發現案件屬于民事權益糾紛,不得上訴,(五)依照特別程序審理的案件,應當在立案之日起一個月內或者公告期滿后一個月內審結,除選民資格案件應在選舉日前結案外
(6)根據特別程序審理的案件不應支付訴訟費用
與普通程序相反的民事審判程序。普通程序是指法院審理民事案件通常采用的程序,一般包括一審程序和二審程序。特別程序是指民事訴訟法單獨規定的法院審理某類案件的程序。對于不同類型的案件,審判程序也不同。各國民事訴訟法關于特別程序的規定非常不一致,特別程序審理的案件大致可分為三類:
非訴訟事件
包括宣告失蹤人員死亡(見《失蹤與死亡宣告》)、宣告公民喪失民事行為能力、,監督程序(簽發支付令)、公開提醒程序(宣布證書無效或無效)等。法院審理此類事件的目的是確定公民或法人的民事權利和某些法律事實是否存在于沒有民事權利糾紛的情況下。其特點是沒有原告和被告,案件處理程序從利害關系人(非原告)的請求開始;法院不解決有關婚姻和親子關系的民事權利和義務的爭議事件包括離婚、確認婚姻無效和親子關系的存在。此類事件解決了人類身份關系問題,涉及社會公益。程序中應當有特別規定,不能按照普通程序進行審判。它不同于非訴訟事件。有原告和被告,有民事權利和義務糾紛
行政法律關系事件
包括對選民名單錯誤的上訴、對行政機關的職責行為的上訴、對公民的稅收和其他欠款的上訴等,法院不解決行政機關與公民、法人之間的糾紛,而是負責審查行政機關的公務行為是否合法,決定是否需要采取罰款、沒收財產等強制措施。除破產程序外,理論上還應包括上述三類。然而,許多國家都有單獨的破產法。作為獨立的法律,破產程序不再包括在特別程序中
特別程序審理的案件包括:選民資格案件、宣告失蹤和死亡案件、確定公民無民事行為能力或限制民事行為能力案件、確認調解協議的案件、,實現擔保權益和確定財產無主的案件
從上文可以看出,特殊程序不同于普通程序。我們在生活中哪里可以使用特殊程序?我應該在哪里使用普通程序?這需要根據案件性質和相關法律規定進行具體分析。如需更多法律建議,請點擊此處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勞務派遣合同糾紛案例及分析
2021-03-24環境侵權案件中的關聯性如何證明
2020-12-11損害他人名譽罪判幾年
2021-01-13私營企業要求的最低人數是多少
2021-01-04一般個體戶要預審多久
2021-03-01阻止專利實施是否屬于侵權
2020-11-22減刑的限制條件有哪些
2020-11-18夫妻共同債務與個人債務的定義
2021-03-02未婚生子會被罰款嗎
2021-01-07股權激勵中競業限制條款的效力
2021-03-26住房公積金是夫妻共同財產嗎?
2021-01-03在什么情況下與員工簽訂勞務合同
2020-11-23勞務公司違法分包包工頭負什么責任
2020-12-02意外傷害怎樣申請理賠
2021-03-26意外保險理賠范圍包不包括猝死
2021-02-25保險投資基金有哪些投資策略
2021-02-06人身保險金額確定方式是如何的
2021-01-09人身保險的投保人需要擔負什么義務
2021-02-07保險案件中不真正連帶責任的司法實踐問題
2021-02-01大貨車盲區肇事未發現保險公司賠嗎
2020-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