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格式的解釋原則合同格式條款的解釋應采用三種特殊的解釋原則:
<1應按照一般理解進行解釋,即:,標準條款應以潛在承包商的平均合理理解的形式進行解釋。由于標準條款是為未指明的人制定的,因此應該考慮大多數消費者的意愿和利益,而不是個人消費者的利益。因此,如果對標準條款有爭議,應以可能的承包商的平均合理理解的形式進行解釋。具體來說:
首先,對標準術語的解釋不僅要有術語生產者的理解,還要有普通人的理解。它應該脫離特定的環境和意志的特殊表達,也就是說,它不應該把每一個特定的合同環境或意志的特殊表達作為解釋合同的考慮因素,以探索個別當事人的真實意志。其次,一些特殊的術語應該用普通的、普通的、通俗的、日常的和一般的意義來解釋。如果條款中涉及的條款或知識無法被可能的交易對手理解,則應根據可能的承包商的平均合理理解進行解釋。同時,如果條款中涉及的術語或知識不能被對方的平均理解能力所理解,則條款制定者不能聲稱該條款具有特殊含義。當然,如果本條款適用于有專業知識的人(如海上保險條款)并被其理解,則應解釋本條款中使用的特殊術語。
第三,如果長期使用標準術語后,消費者對某些術語的理解與術語生產者制定的術語不同,應根據交易時消費者的理解進行解釋。在某些情況下,應根據適用合同的不同地區和專業團體的潛在承包商的一般理解來解釋合同。各地區和集團的相對人對標準條款的內容有不同的理解,因此應根據使用標準條款的不同地區和集團的消費者的平均合理理解來解釋。如果個別消費者無法理解標準條款中的某些知識或條款,也應根據潛在承包商的平均合理理解來解釋。如果某些術語或詞語具有特定含義,且可能的承包商的平均合理理解能力無法理解,但具有專業知識的承包商能夠理解這些術語或詞語,那么在這種情況下,對于是否根據具有專業知識的當事方的理解進行解釋,或者按照統一解釋的原則進行解釋,理論上存在不同的觀點。筆者認為,由于標準條款應實現生產者的利益和非特定的對等條款,合同的解釋應考慮最可能的承包商的意愿,而不是單個承包商的意愿。因此,即使各方能夠理解條款的特殊含義,也應根據標準條款潛在承包商的平均合理理解標準來解釋。對術語的不利解釋法國諺語中有一句話“當語言中有疑問時,它是對使用者的非利益的解釋”,羅馬法中有一句話“當有疑問時,它是對表意文字的非利益的解釋”英國普通法一直認為,當術語不明確時,應該對其進行不利的解釋。德國《總合同條款法》第8條規定:“當對總合同條款的內容有任何疑問時,條款使用者將不承擔任何利益。”《奧地利民法典》第915條規定:“當對單方面合同的內容有疑問時,推定有義務的一方將承擔較輕的義務。當對雙方之間的合同內容有疑問時,使用含糊聲明的一方將承擔無利害關系的效力。”中國《合同法》第41條也采用了這一規定。這項規定顯然是合理的。因為,由于標準條款是由一方制定的,而不是由雙方協商制定的,因此生產商可以根據自己的意愿制定條款,這對他是有利的。特別是,生產者為了維護甚至加強其經濟主導地位,為了保護消費者的利益,可以故意使用或者插入含義不明確的詞語,損害消費者的利益,或者對消費者進行不合理的解釋。用語不明確的,應當對用語的生產者進行不利解釋。如果標準條款與非標準條款不一致,則應在總合同解釋中采用非標準條款,如果個別協商的條款與通用條款不一致,則以個別協商的條款為準。但是,在格式合同中,格式條款是由一方事先制定的,因此格式條款和非標準條款的含義不一致,非標準條款應優先于標準條款。這充分尊重雙方的意思,也有利于保護消費者。有一種觀點認為,如果標準條款的含義因其客觀含義不明確、具有雙重含義或存在矛盾而無法確定,則應視為雙方的意思表示不一致,因此本合同不成立或無效。筆者認為,這種觀點是不恰當的,因為如果個別條款不明確或與其他條款相抵觸,并且不影響合同的主要內容,合同就不能無效或不成立。否則,不僅違背了當事人的真實意愿,而且對交易雙方都明顯不利。
合同法第41條是必要的。但是,格式條款的解釋應當采用特殊的解釋規則。這些解釋規則的基本精神是嚴格限制條款生產者的權力,這更有利于保護消費者。但是,在采用這些特殊解釋規則時,我們必須看到《合同法》第41條和《合同法》第125條之間沒有矛盾。換言之,《合同法》第125條確立的合同解釋的一般原則仍然適用于格式條款的解釋,在許多情況下,它也應該成為解釋格式條款的重要規則。此外,標準術語的解釋應遵循嚴格解釋的原則。嚴格解釋,又稱限制性解釋,包括兩層含義:一方面是指在標準條款的解釋中,從維護公平正義的目的出發,對合同中未規定或未完全規定的事項,不得類推解釋或擴大某些條款的適用范圍。因為如果標準條款中未規定或未完全規定的事項,允許按照合同規定進行簡單的類比、擴展和補充,必然會對對方產生不利的后果。另一方面,如果一項規定的適用范圍不明確,則應從“最狹義”的含義來解釋。例如,當免責條款沒有明確規定是否免除合同責任或侵權責任,且侵權責任是強制性的,這往往涉及公共秩序時,則不應盡可能通過協議免除當事人。此外,在標準條款中,有時會逐一列出具體事項,最后用“其他”或“等”一詞進行總結。“其他”、“等”中包含的內容應解釋為與前面列出的具體事項屬于同一類別。這種解釋方法也是嚴格解釋原則的體現
標準術語的解釋不僅應該基于術語生產者的理解,還應該基于普通人的理解。應與特定環境和特定意圖表達分離。標準條款與非標準條款不一致的,采用非標準條款。如果你的情況更復雜,律霸還提供在線律師咨詢服務。歡迎您參加法律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買賣房屋合同書有時間規定嗎
2020-12-13錄制視頻添加了背景音樂算侵權嗎
2021-02-22再婚后女兒拒絕贍養怎么維權
2021-01-05股權激勵授權日多長時間
2021-01-29人民法院司法鑒定工作暫行規定有什么
2021-03-16收買被拐賣婦女兒童罪量刑
2020-11-16沒收手機是侵犯財產權嗎
2021-03-13已取得預售還可以做在建工程抵押嗎
2020-11-19國有資產監督機構的職責包括哪些
2020-12-08托收承付的承付期為多久,結算條件又是怎樣的
2021-01-10村集資房可以過戶嗎
2020-12-07投保人壽保險后輕易退保會有什么后果
2021-01-29保險免責條款的分類有哪些
2020-12-12車門跌落傷人是否構成道路交通事故?
2021-02-03外資保險公司籌建工作完成時間是多久
2021-03-08小學生被踢后身亡保險是否賠付
2020-11-13車被石頭剮蹭能保險理賠嗎
2021-01-08購買交通保險應注意什么
2021-01-08江蘇通州最低職工保險,職工自己需繳多少
2020-12-20車沒保險可以上路嗎
2021-0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