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害關系人可以向法院申請撤銷。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執行和解若干問題的規定》第十六條的規定,當事人、利害關系人認為和解協議的執行無效或者應當撤銷的,可以向執行法院提起訴訟。執行和解協議被確認無效或者撤銷后,被執行人以執行和解協議無效或者應當撤銷為由提起訴訟的,申請執行人可以相應申請恢復執行,不影響申請執行人申請恢復執行
如果被執行人在執行程序中不履行和解協議
,雙方自行達成和解協議,但一方不履行。一些義務人還故意(惡意)推遲執行,聲稱這是一種拖延措施,有些人希望完全違約。此時,對方當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請恢復執行原生效法律文書。根據中國法律,如果一方在執行過程中未能履行或未能完全履行雙方自愿達成的和解協議,人民法院可根據另一方的申請恢復執行原生效法律文件,并扣除和解協議已履行的部分。
需要注意的是,恢復執行原法律文書的申請也應在法定期限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規定了申請執行的期限。它規定,如果雙方或一方是公民,則為一年;如果雙方都是法人或其他組織,則為六個月。新的程序法將被修訂,從2008年4月起將執行期延長兩年。規定:“申請執行的期限為二年。執行時效的中止和中斷,適用訴訟時效中止和中斷法的規定。前款規定的期限,自法律文書規定的履行期限的最后一日起計算;法律文書未規定的分階段進行表演,從每個表演周期的最后一天開始計算;法律文件未規定履行期限的,從法律文件生效之日起計算。“
因為原始規定往往會讓愿意在實踐中努力執行判決或裁定的當事人感到尷尬,因為籌集資金需要很長時間,而且由于申請執行期限太短,往往會影響當事人義務的自動履行單位作為債權人,由于對該規定了解不多,往往錯過了申請執行的最后期限,使其合法權益無法再通過執行得到法院的保護。因此,為了更好地維護法院判決、裁定的尊嚴和當事人的合法權益,新規定統一將公民個人和單位申請執行的期限延長至兩年,與訴訟期限相一致,這無疑有利于各方維護自己的權利。實踐中,許多當事人不了解和解執行法的規定,尤其是關于申請恢復執行期限的規定。當事人達成執行和解協議后,被執行人不履行和解協議或者不完全履行和解協議,執行申請人未在法定期限內申請恢復原生效法律文書的,債權人的實質性權利仍然可以得到保護。在這種情況下,債權人可以履行和解協議,并在不超過訴訟時效的期限內通過訴訟程序進行和解。以上知識是小編對相關法律問題的回答。根據中國法律的規定,我們在生活中會遇到已簽署的協議,但最終,另一方會出于各種原因拒絕遵守協議的規則。在這個時候,我們應該學會依法保護我們的權益。如果我們需要法律幫助,歡迎讀者就lyba進行法律咨詢。com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合同不兌現可廢除嗎
2020-11-28房地產買賣居間合同范本是怎樣的
2020-12-31安全生產法規定員工的權利有哪些
2020-12-03怎樣進行著作權注冊
2021-02-04擔保人可能有哪些風險
2020-12-23同時有兩個違法主體如何處罰
2021-01-18解除同居關系財產如何分割
2021-01-05掛靠企業違法的責任承擔
2020-12-10房產繼承糾紛的解決方法有什么
2021-02-12房地產權屬調查包括哪些方面的內容
2020-12-17事實勞動關系認定的法律規定
2021-01-02股份公司章程工商局版本是怎么樣的
2020-11-25勞動人事爭議是一裁終局嗎
2020-11-23精神失常自殺保險公司應當承擔保險責任
2021-01-07超額投保出險后如何理賠
2021-01-07外資保險公司違反法律被吊銷證書的如何處理
2021-03-09追尾但是損失不大要報保險嗎
2021-02-24保險合同是實踐性合同嗎
2021-01-09交通事故訴訟費保險公司會承擔嗎
2020-11-22保險公司不按時理賠怎么投訴
2020-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