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怎樣和不符合條件的員工解除勞動合同
1.協商解除勞動合同。我國《勞動合同法》第三十六條規定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協商一致,可以解除勞動合同。這種情況最理想,糾紛最少。此種情況由企業提出解除的,企業需支付經濟補償金。
2.用人單位需要提前30天書面通知勞動者本人才能解除勞動合同(無過失性辭退),并且支付經濟賠償。
3.第四十一條規定有下列情形之一,需要裁減人員二十人以上或者裁減不足二十人但占企業職工總數百分之十以上的,用人單位提前三十日向工會或者全體職工說明情況,聽取工會或者職工的意見后,裁減人員方案經向勞動行政部門報告,可以裁減人員。
二、經濟補償
第四十七條經濟補償按勞動者在本單位工作的年限,每滿一年支付一個月工資的標準向勞動者支付。六個月以上不滿一年的,按一年計算;不滿六個月的,向勞動者支付半個月工資的經濟補償。
勞動者月工資高于用人單位所在直轄市、設區的市級人民政府公布的本地區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三倍的,向其支付經濟補償的標準按職工月平均工資三倍的數額支付,向其支付經濟補償的年限最高不超過十二年。
三、勞動者單方解除勞動合同的情形
(一)勞動者與用人單位協商一致的;
(二)勞動者提前30日以書面形式通知用人單位的;
(三)勞動者在試用期內提前3日通知用人單位的;
(四)用人單位未按照勞動合同約定提供勞動保護或者勞動條件的;
(五)用人單位未及時足額支付勞動報酬的;
(六)用人單位未依法為勞動者繳納社會保險費的;
(七)用人單位的規章制度違反法律、法規的規定,損害勞動者權益的;
(八)用人單位以欺詐、脅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勞動者在違背真實意思的情況下訂立或者變更勞動合同的;
(九)用人單位在勞動合同中免除自己的法定責任、排除勞動者權利的。
綜上所述,因為勞動法的緣故,公司并不能任意將員工辭退。如果需要辭退不滿足條件的原故,單方面解除勞動合同大多數都要提供經濟賠償,還要出示證據證明某些員工不足。國家對勞動者的保護力度還是很好的,勞動合同的解除比較規范法律化。小編提醒,企業一定要建立適合本企業的用工制度,一面后來因為勞動合同產生勞動糾紛。如還有疑問,可以繼續法律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合同法滯納金的法律規定是什么
2021-01-041-10級工傷鑒定標準
2021-03-25無期徒刑犯在執行期間重新犯罪還有機會減刑嗎
2020-11-26辦理監察事項的監察人員是否適用回避
2021-01-18隱瞞房屋已經抵押事實出售房屋構成犯罪嗎
2020-12-05什么時候產生滯納金,滯納金怎么計算
2021-03-22遺囑繼承的有效要求有哪些
2021-02-16食堂承包合同印花稅是否需要交納
2020-12-30雇傭關系下的猝死賠償嗎
2020-12-14實習協議有效力嗎
2021-02-17勞動主體發生變更須補償員工嗎
2020-12-14如何計算經濟補償
2021-03-20哪些人可以辭退
2020-12-09公司上訴撤回仲裁員工還能起訴嗎
2020-11-24保險合同生效的含義具體是怎樣的
2020-12-28保險合同不能解除的條件
2020-11-16被保險人死亡后投保人解除保險合同是否有效
2020-12-13建行被罰30萬,涉嫌什么違法行為
2021-03-03運輸工具保險的主要險種有哪些
2021-02-19保險代理機構管理規定全文
2021-0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