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情況下合同無效的
1、以欺詐、脅迫手段訂立合同,損害國家利益
根據《民法通則若干問題的意見》第68條之規定,所謂欺詐是指一方當事人故意告知對方虛假情況,或者故意隱瞞真實情況,誘使對方當事人作出錯誤的意思表示。
因欺詐而訂立的合同,是在受欺詐人因欺詐行為發生錯誤認識而作意思表示的基礎上產生的。
根據《民法通則若干問題的意見》第69條的規定,所謂脅迫,是以給公民及其親友的生命健康、榮譽、名譽、財產等造成損害或者以給法人的榮譽、名譽、財產等造成損害為要挾,迫使相對方作出違背真實意思表示的行為。脅迫也是影響合同效力的原因之一。
依《合同法》第52條規定,一方以欺詐、脅迫等手段訂立的合同,只有在有損國家利益時,該合同才為無效。
2、惡意串通,損害國家、集體或者第三人利益
所謂惡意串通,是指當事人為實現某種目的,串通一氣,共同實施訂方合同的民事行為,造成國家、集體或者第三人的利益損害的違法行為。
3、以合法形式掩蓋非法目的
以合法形式掩蓋非法目的,也稱為隱匿行為,是指當事人通過實施合法的行為來掩蓋其真實的非法目的,或者實施的行為在形式上是合法的,但是在內容上是非法的行為。
當事人實施以合法形式掩蓋非法目的的行為,當事人在行為的外在表現形式上,并不是違反法律的。但是這個形式并不是當事人所要達到的目的,不是當事人的真實意圖,而是通過這樣的合法形式,來掩蓋和達到其真實的非法目的。因此,對于這種隱匿行為,應當區分其外在形式與真實意圖,準確認定當事人所實施的合同行為的效力。
以合法形式掩蓋非法目的而訂立的合同,應當具備下列要件:
(1)當事人所要達到的真實目的或者其手段必須是法律或者行政法規所禁止的;
(2)合同的當事人具有規避法律的故意;三是當事人為規避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而采用了合法的形式對非法目的進行了掩蓋。
4、損害社會公共利益
在法律、行政法規無明確規定,但合同又明顯地損害了社會公共利益時,可以適用“損害社會公共利益”條款確認合同無效。
5、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
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的合同,是指當事人在訂約目的、訂約內容都違反法律和行政法規強制性規定的合同。《合同法解釋》第4條明確規定:“合同法實施以后,人民法院確認合同無效,應當以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制定的法律和國務院制定的行政法規為依據,不得以地方性法規、行政規章為依據。”
以上五種情形都是在法律的規定下屬于無效合同,因此,當我們在進行合同簽訂的時候就要知道這些。才能避免簽訂到無效合同,對于自身的利益可能會帶來一定的損失,大家都了解清楚了吧。如果您有其他問題,歡迎咨詢律霸網專業律師。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趙**破壞軍人婚姻案
2021-01-02公共場合侮辱他人行為怎么認定處罰
2021-01-03夫妻共同財產一方去世怎么分割
2021-01-19錄音能否作為離婚證據使用
2021-02-27涉外婚姻怎樣辦理結婚證
2020-12-12不動產權證書和土地證的區別是什么
2020-12-20拆遷款遺產繼承法院怎么判
2021-02-15人在外地怎么賣房
2021-01-31抑郁癥裁員是否有賠償金
2021-03-20社保繳費基數低勞動仲裁補幾年
2020-12-17保險合同糾紛中的法律適用
2021-03-07巨額保單引出特大騙保案
2021-01-24保險公司未盡到告知義務酒駕保險公司賠償嗎
2020-11-25車禍致殘該怎么理賠
2021-02-14無責免賠條款有法律效力嗎
2021-01-21土地承包經營權是什么資產
2021-03-11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是什么權
2021-01-17紅線范圍內臨時搶建,拆遷補償怎么算
2021-01-15拆遷補償評估細則是哪個部門發布
2021-03-11光伏拆遷補償應如何應對
2020-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