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權處分的合同效力有哪些
《合同法》第51條規定,無處分權的人處分他人財產,經權利人追認或者無處分權的人訂立合同后取得處分權的,該合同有效。
新合同法第51條規定,無權處分他人財產,經權利人追認或者無處分權的人訂立合同后取得處分權時,合同自始有效。行為人未取得處分權,權利人又不追認的,合同無效。但該無效不得對抗善意第三人,因而,在第三人為善意時,構成善意取得,照樣取得處分物的所有權。于此場合,若采納構成善意取得時無權處分財產的合同有效的學說,由善意取得人履行支付價款的義務,無權處分人向權利人返還不當得利,甚至再承擔侵權損害賠償的責任,解決方法相對簡單。若對第51條采取反面推論的解釋,會出現一方面構成善意取得,另一方面合同因權利人不予追認而歸于無效,解決利益分配的方案便復雜化。
(一)無權處分,權利人拒絕追認,在處分物尚未交付,買受人未支付價款場合,買賣或贈與合同等無效,在買受人或受贈人等善意的情況下,由無權處分人承擔損害賠償責任。
(二)無權處分,權利人拒絕追認,在處分物已經交付時,贈與合同無效,在我國法未承認物權行為獨立性和無因性的框架下,處分物的所有權又復歸權利人;但買賣合同場合,買受人未支付價款且為善意時,處分物并不復歸權利人,而是歸買受人所有。權利人因此所受損失只能通過以下途徑得到彌補:處分人向買受人主張不當得利返還,因按第51條的規定買賣合同無效,故不能請求買受人支付價款;權利人再向處分人請求返還不當得利,也有人認為權利人可直接向買受人主張不當得利的返還。不當得利返還仍未消除權利人的損失時,權利人有權基于侵權行為法向處分人主張損害賠償。應指出,這里的侵權行為是一般侵權行為,權利人的舉證責任重。
(三)無權處分,權利人拒絕追認,在處分物已經交付,買受人已支付價款時,買受人因其善意而取得處分物的所有權,權利人只能向處分人主張不當得利返還。如此他仍有損失時,再基于侵權行為法向處分人主張損害賠償。此處之侵權行為同樣為一般侵權行為,權利人的舉證責任重。
對于無權處分的其他合同,是效力待定的合同。要是你還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不妨向我們律霸網的律師進行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治安案件多久不予追究
2020-12-05城市管理行政執法包括什么
2021-01-04甲乙雙方簽訂一份修理設備的合同,客體是誰
2020-12-26分期買的手機不想要了需要賠錢嗎
2021-01-17土地變更登記怎么辦理
2021-01-05哪些人不能擔任法定代表人
2021-02-23工傷官司到最后也無法確立勞動關系怎么辦
2021-01-31工會要做哪些工作
2021-01-16將工程勞務分包給個人是否合法
2020-11-15末位淘汰制度解雇員工是否可行
2021-02-02異議代簽名保險公司是否要賠
2021-01-28保險合同效力的變更
2021-01-17人身保險合同糾紛管轄問題
2021-02-23人身保險殘疾程度與保險金給付有什么關系
2020-12-17走人行道撞了人保險公司賠嗎
2021-02-15單方交通肇事為什么理賠難
2021-01-11保險合同的訂立需經過哪些階段
2021-01-22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保險法若干問題的解釋
2021-02-24甘肅省校方責任保險管理工作暫行辦法
2021-02-26如何認定保險責任
2020-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