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是企業的問題。
主要是招聘時的時候,夸大企業或是職位的好處,承諾各種不可能實現的諾言,畫各種餅給應聘者,導致應聘人員期望值過高,結果一到真實環境中上班,卻又是另一番模樣,由此產生落差或是不信任感而離職。
所以,有人戲稱招聘為“招騙”。解決這個問題是招聘人員應該對職位的要求和應聘者的條件都要做精準的定位。你要清楚兩個最主要的問題:
企業想要什么樣的人?
2、應聘者是否符合要求。
不要以為難招,就不管什么人都先招進來再說。這樣的做法什么變相增加人力成本。會形成一種沒人--亂招人--新人離職--沒人--繼續亂招人--繼續新人離職這種惡性循環。是沒有任何效率的。
第二,是應聘人員自身的問題。
一般是應聘人員對自己定位不準,或者還沒有下定決心,拿定主意之后又臨時變卦。這種情況其實一般較少。這種情況的出現,更多的是企業的問題。題主問的入職后要怎么做。這個問題你其實不用思考了。你要做的是先把招聘這項工作理清了。招到合適的人了,入職后的工作才好開展……否則,就是進來--培訓--離職這樣的惡性循環……現今的現實也確實招人難。但這種招人難,對于一些有明確自我定位的企業,有明確要求的招聘人員那里,是不那么難的。
新員工入職兩天離職處理
第三十九條勞動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單位可以解除勞動合同:
(一)在試用期間被證明不符合錄用條件的;
(二)嚴重違反用人單位的規章制度的;
(三)嚴重失職,營私舞弊,給用人單位造成重大損害的;
(四)勞動者同時與其他用人單位建立勞動關系,對完成本單位的工作任務造成嚴重影響,或者經用人單位提出,拒不改正的;
(五)因本法第二十六條第一款第一項規定的情形致使勞動合同無效的;
(六)被依法追究刑事責任的。第九十條勞動者違反本法規定解除勞動合同,或者違反勞動合同中約定的保密義務或者競業限制,給用人單位造成損失的,應當承擔賠償責任。
在新員工入職兩天走人但不知道是否能夠拿到這兩天工資的時候,來律霸網與律師一對一探討找尋方案。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產品責任糾紛是否屬于侵權糾紛
2021-02-26人身侵權責任承擔的方式
2021-03-17專利轉讓的費用和稅率是多少
2021-01-28傳喚意味著定罪嗎
2021-01-05治安拘留十天能探望嗎
2020-12-05專有技術侵權糾紛是否適用專屬管轄
2020-11-24案件管轄異議成立怎么辦
2021-02-07第二順位繼承人能領到撫恤金嗎
2020-12-30立約定金合同的法律效力
2020-11-23法人變更員工可否離職
2020-12-07員工申請勞動仲裁的技巧是什么
2021-02-11勞動糾紛官司期間可以計算利息嗎
2020-11-26意外險醫療賠付多少錢
2021-03-11意外傷害險中的意外傷害是指哪些情況
2020-12-104s店試駕出車禍怎么賠償
2020-11-11交警調解后怎么和保險索賠
2021-01-02保險理賠需帶哪些材料
2021-01-07用人單位欠繳保險如何維權
2021-03-23什么是保險理賠原則
2020-11-30買保險時不如實告知的后果是什么
2021-0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