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的解除,是合同有效成立后,因當事人一方或雙方的意思表示,使合同關系歸于消滅的行為。
撤銷合同:主要涉及意思表示不真實的問題。據此,法律將是否主張撤銷的權利留給撤銷權人,由其決定是否撤銷合同。是通過撤銷行為而使生效的合同歸與無效。
合同解除:合同解除是指在合同有效成立之后,當事人雙方通過協議或者一方行使約定或法定解除權的方式,使當事人設定權利與義務關系終止的行為。雙方當事人以協議方式解除合同或者一方行使約定解除權而解除合同稱為合意解除。一方行使法定解除權而解除合同稱為單方解除,如甲方嚴重違約,乙方通知甲方解除合同就是單方解除的一種情況。法定解除權是一種形成權。
合同一經有效成立,就具有法律效力,當事人雙方都必須嚴格遵守,適當履行,不得擅自變更或解除。這是中國法律所規定的重要原則。只是在主客觀情況發生變化使合同履行成為不必要或不可能的情況下,合同繼續存在已失去積極意義,將造成不適當的結果,才允許解除合同。這不僅是解除制度存在的依據,也表明合同解除必須具備一定的條件。否則,便是違約,不發生解除的法律效果,而產生違約責任。中國法律對合同解除的條件作了比較詳盡的規定,表明了對合同解除的允許與限制。
《合同法》第94條規定了適用一切合同的解除條件,學說稱為一般法定解除條件。該法第148條和第219條規定了僅僅適用于特別合同(如買賣、租賃諸合同)的解除條件,學說稱為特別的法定解除條件。合同法使解除的條件更科學,如已承認違約造成合同不能履行為一般的法定解除條件,已全面承認約定解除等。
解除的條件不過是合同解除的前提,由于中國法律并未采取當然解除主義,因此當解除的條件具備時,合同并不必然解除,欲使它解除,一般還需要有解除行為。解除行為是當事人的行為,當事人是解除行為的主體。
雖然上級主管部門的行政命令對于合同的解除有時會起重要作用,但是該行政命令并不是解除行為,僅有行政命令不能發生合同解除的效果,只有行政命令被當事人接受時,才會發生解除的效果。這也正說明解除行為是當事人的行為。不過,適用情事變更原則時的解除則是由法院根據具體情況而裁決的,不需要解除行為。解除行為有兩種類型,一是當事人雙方協商同意,一是解除權人一方發出解除的意思表示。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非法行醫罪構成要件是什么
2020-12-04下班宿舍洗澡摔傷算工傷嗎
2021-03-01司法強拆法律依據
2020-11-17收到銀行催收函還不上怎么辦
2021-02-18買地鐵房的注意事項
2020-12-07交通事故誤工費怎么算
2021-01-08公司錄用童工怎么賠償
2020-11-08銀行在未經允許的情況下泄露個人銀行賬戶信息怎么處罰
2021-03-16買房定金是否能退回
2020-12-24什么是非法集資房
2020-11-30經濟違法會被沒收住房嗎
2021-03-11正式入職和外聘的區別有哪些
2020-11-25競業限制是否對所有員工都適用
2020-11-10提前終止勞動合同
2021-02-21勞動調解用人單位可以不到場嗎
2020-11-29已過仲裁時效是否應當受理
2021-02-27勞動糾紛多久過起訴期
2021-02-28合同中免責條款無效有哪些情形
2021-01-19貨物運輸保險合同過期后貨物被盜能否獲得賠償
2021-03-10二手車買賣遭遇保險“真空地帶”
2021-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