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訴訟庭審后多少天內定期宣判?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三十四條第二款規定:“當庭宣判的,應當在十日內發送判決書,定期宣判的,宣判后立即發送判決書。”
第一百四十九條規定:人民法院適用普通程序審理的案件,應當在立案之日起六個月內審結。有特殊情況需要延長的,由本院院長批準,可以延長六個月;還需要延長的,報請上級人民法院批準。
對于當庭宣判的案件,因民事訴訟法已有明確規定,法院在實踐操作中較為規范。但定期宣判的案件,遍查民事訴訟法及相關司法解釋,并沒有對宣判時間作任何限制。實踐中尤其是基層法院,往往在庭審筆錄中以“本案將擇日作出宣判”這樣的模糊字眼一帶而過,在庭審后的十多天乃至幾十天才宣判。但是,通過民訴法第一百四十九條的規定我們可知,在民事訴訟中,適用普通程序審理的案件的第一審定期宣判,應當在立案之日起6個月內宣判。有特殊情況需要延長審結時間的,由法院院長批準,可以延長6個月;還需要延長的,需要報請上級人民法院批準。
法院審理民事案件普通程序是怎樣的?
1、人民法院收到起訴狀或者口頭起訴,經審查,認為符合起訴條件的,應當在七日內立案,并通知當事人;認為不符合起訴條件的,應當在七日內裁定不予受理;原告對裁定不服的,可以提起上訴。人民法院應當在立案之日起五日內將起訴狀副本發送被告,被告在收到之日起十五日內提出答辯狀。
2、被告提出答辯狀的,人民法院應當在收到之日起五日內將答辯狀副本發送原告。被告不提出答辯狀的,不影響人民法院審理。人民法院對決定受理的案件,應當在受理案件通知書和應訴通知書中向當事人告知有關的訴訟權利義務,或者口頭告知。合議庭組成人員確定后,應當在三日內告知當事人。
3、人民法院審理民事案件,應當在開庭三日前通知當事人和其他訴訟參與人。公開審理的,應當公告當事人姓名、案由和開庭的時間、地點。
4、人民法院適用普通程序審理的案件,應當在立案之日起六個月內審結。有特殊情況需要延長的,由本院院長批準,可以延長六個月;還需要延長的,報請上級人民法院批準。
以上就是律霸網小編為大家帶來的相關法律知識。對民事訴訟庭審宣判事宜感興趣,可以多了解相關知識,當事人對庭審結果不滿意事后也可以提起上訴。民事訴訟庭審后的程序你并不是那么清楚,在無法解決的情況下應該要積極找律霸網律師幫忙。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涉黑犯罪沒收財產嗎
2021-01-01收據原件丟失,復印件有法律效力嗎
2021-02-13孩子探望權的終止方式有哪些
2020-12-08治安拘留十天能探望嗎
2020-12-05協議離婚財產分配原則
2020-11-09租賃合同糾紛訴訟時效全部是1年嗎
2020-11-09對事故認定書不服但又過了復核日期怎么辦
2021-02-04新農村建設必須拆除老舊房嗎
2020-12-29什么是單位集資房
2021-02-17集資房屬什么性質的房
2021-02-23員工患病能否變更勞動合同,員工患病如何變更勞動合同
2020-11-18合同期內崗位調動員工不同意怎么辦
2021-02-13崗位調動與集團公司的勞動合同會自動終止嗎
2020-12-29國家規定關于試用期工資標準是什么
2021-01-04工資應當以什么形式按什么支付給勞動者本人
2020-12-04壽險投保流程是怎樣的
2021-03-22定期壽險與終身壽險的區別是什么
2021-03-24如何判定壽險保單是否屬于夫妻共同財產,夫妻共有的保險該如何分
2021-01-08保險繳費能暫停嗎
2021-03-09保險公司拒為火災買單 法院判決企業獲賠
2020-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