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要約的成立與生效是一個意思嗎
要約成立和生效并不是一個意思。
二、要約的概念
要約,是一方當事人以締結合同為目的,向對方當事人提出合同條件,希望對方當事人接受的意思表示。發出要約的一方稱要約人,接受要約的一方稱受要約人。
要約不同于事實行為。要約作為一種締約的意思表示,它能夠對要約人和受要約人產生一種拘束力。尤其是要約人在要約的有效期限內,必須受要約內容的拘束。要約發出后,非依法律規定或受要約人的同意,不得擅自撒回、撤銷或者變更要約的內容。
要約不同于法律行為。一方面,要約是要約人一方的意思表示,必須經過受要約人的承諾,才能產生要約人預期的法律效果(即成立合同);而法律行為既包括單方的意思表示,又包括雙方和多方的意思表示一致的行為,均可直接產生當事人預期的法律效果。另一方面,要約作為意思表示的一種,其拘束力只體現在“不能反悔”即不能擅自撤回、撤銷或者變更上,而不能直接產生設定權利義務的法律效果;而法律行為則是以意思表示為要素,旨在設立、變更、終止民事權利義務的行為。
三、要約的成立條件
1.要約人應是具有締約能力的特定人。
2.要約的內容須具體、確定。
3.要約具有締結合同的目的,并表示要約人受其約束。
4.要約必須發給要約人希望與其訂立合同的受要約人。
5.要約應以明示方式發出。
6.要約必須送達于受要約人。
四、要約的生效
《合同法》第16條規定:“要約到達受要約人時生效。”自要約實際送達給特定的受要約人時,要約即發生法律效力,要約人不得在事先未聲明的情況下撤回或變更要約,否則構成違反前合同義務,要承擔締約過失的損害賠償責任。需明確一點,到達是指要約的意思表示客觀上傳遞到受要約人處即可,而不管受要約人主觀上是否實際了解到要約的具體內容。例如,要約以電傳方式傳遞,受要約人收到后因臨時有事未來得及看其內容,要約也生效。
以上就是相關回答,要約成立是有一定條件的,首先邀約人應該是具有行為能力的,其次要約一定是要有具體內容的,但是要約成立之后并不一定會生效,生效是簽了勞動合同之后。如果您還有其他法律問題的話可以咨詢律霸網相關律師。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行政處罰500有案底嗎
2021-02-11什么是模擬拆遷,有什么特點
2020-11-15拆遷糾紛屬于行政訴訟嗎
2020-12-24訴訟離婚律師費用多少
2021-01-23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機構非法集資如何處理
2021-01-26婚前財產可以寫遺囑嗎
2021-02-02如何確定交通事故管轄法院,交通事故上訴的程序
2021-02-10已經離婚了還算婚姻糾紛嗎
2020-11-09女方爭取孩子撫養權的要求是什么
2020-12-20要約修改后原來的條款還有效嗎
2021-01-08買賣合同生效后可以取消嗎
2021-03-04離職單位扣除招錄費用合法嗎
2021-01-31【法律常識】擔任勞動爭議調解員的條件
2021-03-11被燙傷意外險是否應該賠償
2021-02-21出車險后如何處理
2020-12-22人身保險合同主要條款有什么
2021-02-21意外死亡保險理賠的標準
2020-12-04無證駕駛致人死亡,保險公司也應賠償嗎
2021-03-13車的保險進項可以抵扣嗎
2021-01-04保險公司定損價格過低,車主的修理費差距應該怎樣解決
2021-0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