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審判監督程序
審判監督程序又稱再審程序,是指人民法院對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和裁定,認為在認定事實或者適用法律上確有錯誤,對原案件進行重新審理予以糾正的程序。
審判監督程序不是每一個民事案件的必經程序,只是對已經發生法律效力,但又確有錯誤的判決和裁定才可以適用的一種訴訟程序,是保證人民法院作出的判決、裁定正確、合法的一項重要的訴訟制度。審判監督程序,既不同于第一審程序,也不同于第二審程序,主要區別表現在:
1、性質不同。第一審和第二審程序,屬于正常的審判程序,是兩個不同的審級;審判監督程序不是民事訴訟的審級,只是審判程序的特殊階段。審判監督程序與二審程序雖然都是為了保證判決、裁定的正確性,糾正原判決、裁定錯誤的程序,但是第二審程序是上級人民法院對一審人民法院所作出的尚未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的審理,是一審案件審理的繼續,是民事案件的終審。審判監督程序不是民事訴訟程序的繼續進行,而是依法對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確有錯誤的判決、裁定的再次審理。
2、審理的對象不同。第一審程序審理的對象是當事人之間發生的權利義務糾紛,是解決他們的爭議。第二審程序審理的對象,是第一審人民法院作出的尚未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是對這一案件重新審理。審判監督程序是對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的審理,不論是一審判決、裁定,還是二審判決、裁定,只要是確有錯誤的,都可以作為再審的對象。
3、提起審理的主體不同。有權提起第一、第二審訴訟的,是對本案有實體權利義務的人,包括原告、被告、有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有權提起審判監督程序的是上級人民法院和人民檢察院。當事人也可以提出再審的申請。
4、提起的時間不同。提起第一審程序,受實體法規定的訴訟時效的限制,超過時效,無正當理由的,不得起訴。按第二審程序提起上訴的,必須在第一審判決、裁定作出后的法定上訴期內提起。提起審判監督程序,不受時間限制,發現判決、裁定有錯誤,隨時可以提出。但是,當事人申請再審的有兩年時效的限制。
5、提起的理由不同。提起第一審程序的理由,是起訴人認為自己的民事權益被對方侵犯或者發生了爭議;提起第二審程序的理由,是對第一審人民法院所作的判決、裁定不服;提起審判監督程序的理由,是認為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確有錯誤,或者認為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調解書違法。
讀者如果需要法律方面的幫助,歡迎到律霸網進行法律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人身遭到損害后怎么應對
2021-02-28職稱評定是否屬于行政訴訟
2020-11-16法律援助案子需要辯護證嗎
2021-01-02貿易公司注冊條件有哪幾種
2021-03-21商標侵權如何處罰,處罰方式有哪些
2021-01-26有限合伙繳付出資有什么規定
2021-02-05復婚后再次離婚財產如何分
2020-11-22遭遇空頭支票時怎么辦法官支招
2020-12-10承包合同對方無法履行怎么處理
2020-11-12地役權合同模板舉例
2020-12-27怎么取回自己的房產證
2020-12-15培訓機構教師試用期工資標準
2021-01-22最新勞務外包合同范本
2021-03-192013年7月起 湖北省宜昌市城區參保單位啟用新繳費基數
2021-01-28因車輛丟失同時起訴停車場和保險公司應當如何處理
2020-12-17本案的保險理賠依據如何確定
2021-02-25超載運輸發生事故保險公司可否增加10%的免賠率
2021-03-15保險理賠降賠空間是怎么回事
2021-03-15保險人的概念
2021-01-07能依據《土地管理法》認定農村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不得出租嗎
2021-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