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國法律上是怎么算婚內出軌的?
在我國法律上婚內出軌是指:夫妻在婚姻存續期間,夫或妻一方與婚外異性發生性關系。有外遇是違法的,但根據具體情況,違法的法律后果不盡相同。事實上,婚內出軌并不僅僅會引發社會道德譴責,嚴重者可能構成犯罪,是要被追究刑事責任的。如有配偶而重婚的,或者明知他人有配偶而與之結婚的,處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1、刑 法
第二百五十八條 有配偶而重婚的,或者明知他人有配偶而與之結婚的,處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2、刑 法
第二百五十九條 明知是現役軍人的配偶而與之同居或者結婚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以上兩種刑事犯罪是針對嚴重的“出軌”行為,如果是偶爾與婚外異性發生不正當的性關系,仍然只能依靠道德輿論譴責來給出軌者施以壓力,還不能追究其刑事責任。
三、一方婚內出軌財產如何分割?
一方出軌,離婚財產的分割應遵循的規定:
1、雙方協商決定。
依《婚姻法》第三十九條第一款的規定“離婚時,夫妻的共同財產由雙方協商處理”,也就是說,離婚時夫妻對財產的分割,雙方應在協商一致的原則下進行,不能由一方決定。
2、男女平等。
依《婚姻法》第二條第一款的規定“男女平等”的原則,不能歧視婦女,不能認為婦女掙的少,就應少分,在離婚分割夫妻共同財產時,應尊重婦女的權利,保護婦女權利。
3、照顧子女和女方權益。
依《婚姻法》第三十九條第二款的規定協商不成時,由人民法院根據財產的具體情況,以照顧子女和女方權益的原則判決。
4、給予補償的原則。
依《婚姻法》第四十條的規定“一方因撫育子女、照料老人、協助另一方工作等付出較多的義務的,離婚時有權向另一方請求補償,另一方應當予以補償?!笔侵敢婪ǚ指罘蚱挢敭a時,付出較多義務的一方,可向另一方要求補償,補償是從分割后的財產中支付,分割的財產不足支付的,從其個人財產中補足。
5、照顧無過錯方的原則。
婚姻法第四十六條規定,有下列情形之一,導致離婚的,無過錯方有權請求損害賠償:
(一)重婚的;
(二)有配偶者與他人同居的;
(三)實施家庭暴力的;
(四)虐待、遺棄家庭成員的。
根據上述規定,我國婚姻法規定離婚損害賠償制度,因為一方重婚或者有配偶者與他人同居而導致離婚的,無過錯方可以請求離婚損害賠償。
四、因一方出軌致離婚,子女如何撫養?
至于子女的撫養權問題,雙方可以協商解決。但是雙方協商解決不了的,可以向法院提起訴訟,讓法院判決。
對于孩子撫養權問題,要從有利于孩子成長的角度出發,仔細確認雙方的情況后判決,但哺乳期間的孩子一般判給女方撫養,如果不是哺乳期,就要看那方更適合小孩成長并征求小孩本人意見。但是在兩周歲以下的子女,一般隨母方生活。母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隨父方生活:
(1)患有久治不愈的傳染性疾病或其他嚴重疾病,子女不宜與其共同生活的;
(2)有撫養條件不盡撫養義務,而父方要求子女隨其生活的;
(3)因其他原因,子女確無法隨母方生活的。
一方撫養子女的,另一方有權探視并支付撫養費。撫養費標準,有固定收入的,一般按其固定收入的20-30%支付;無固定收入的,由法院根據孩子實際支出、當地的生活水平及雙方經濟狀況綜合認定。
所以說,女方出軌致離婚,孩子的撫養權要視情況而定。只要女方無重大疾病并愿意撫養孩子的,兩歲以下一般是歸女方撫養。超過兩歲的,就要視情況而定,一般會結合孩子的意愿和雙方的條件來判孩子的撫養權歸誰。
綜上,婚內出軌是極其不好的一種行為,有的甚至觸犯了刑法?;閮瘸鲕墝е路蚱揠x婚的出軌方要給予無過錯方補償,并且出軌方失去爭奪孩子撫養權的優勢。因此小編建議各位朋友如果夫妻間感情不合或破裂到無法挽回的地步就離婚吧,給自己和對方一個新的開始。
夫妻婚內出軌財產怎么分割?
軍婚出軌的法律后果有哪些
丈夫出軌,如何搜集丈夫有小三的證據?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簽三年合同違約金多少
2020-11-25夫妻財產損害該不該賠
2021-02-01老婆不愿意生小孩,她侵犯了我的生育權嗎
2021-02-20侵犯商業秘密罪如何判刑
2020-11-20冰毒販毒量刑標準是怎樣的
2021-03-10人身傷害侵權人死亡有誰賠償
2021-01-01快遞被他人拿走誰負責
2021-03-01行政訴訟超過半年沒有結案怎么辦
2021-01-03購房新政策二套房契稅相關規定
2021-02-21如何支付經濟補償金
2021-02-22試用期不合格辭退入職體檢給報嗎
2021-02-24變更勞動合同時職工應注意些什么
2021-01-31單位致使勞動合同無效怎么辦
2021-03-26哺乳期可以調崗嗎
2020-11-21勞務外包工作中,勞動者受傷該由誰負責
2021-02-05家庭財產保險保險儲金是什么
2021-02-02家庭自用汽車損失保險合同上市怎樣的
2021-01-28保險合同的效力會出現哪些情形
2021-03-13五五分成保險是怎樣賠償的
2021-01-17“觀察期”出險不理賠
2020-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