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訴離婚已經成為結束夫妻婚姻關系的重要途徑,雖然相對繁瑣,但相關權利劃分相當具體。可是,很多人對起訴離婚的相關問題不太清楚。那么,起訴離婚可以全部委托給律師嗎?為此,小編在下文中整理了該問題的相關資料,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1、 ?起訴離婚可以全部委托給律師嗎?
起訴離婚,委托律師不是法院受理的前提條件,當事人完全可以獨立參與訴訟過程,訴請準許離婚,分割夫妻共同財產和判決子女撫養權。也就是說,起訴離婚時,當事人享有自主權,有權決定請你請律師。如果當事人具備基本法律知識和語言表達能力,事實清楚,舉證簡便,沒有請律師的必要。
當然,若離婚涉及的夫妻共同財產標的額巨大,證據收集難度指數較大,或者對方存在藏匿或轉移財產的可能性,想要爭取更大的經濟利益,胸有成竹地爭取子女撫養權,建議聘請律師,予以專業性指導,勝訴才更有把握。
根據我國《民事訴訟法》規定,當事人享有訴訟參與權,包括委托代理人,提出回避申請,收集、提供證據,進行辯論,請求調解,提起上訴,申請執行。
2、起訴離婚律師能為您做些什么?
(1)前期律師談判
很多即將離婚的夫妻,已經難以心平氣和的坐下談判,由于雙方缺乏互信,更是對爭議的問題難以達成一致意見。但不能因此就認為沒有談判的必要或斷定再沒有談判成功的可能。小編認為,在男女雙方難以談判的情況下,可以請律師協助談判,注意技巧,有時是可以談判成功的。
律師可以運用法律知識說服對方;
律師可以憑借經驗技巧把握對方心理;
律師可以起到中間人協調作用;
律師可以促進談判且避免留下離婚后遺癥;
相信在律師的參與下,就會有一份談判成功的希望,這樣可以避免訴訟,避免進一步的矛盾激化,避免感情再受到傷害,避免勞民傷財。因此說,訴訟前的談判是應該有的,此為第一部曲。
(2)訴訟階段的談判
如果雙方矛盾較深無法談判成功,或者對方蠻不講理無法交流,或者對方拒絕談判,此時再進入訴訟階段。
法院要審查離婚當事人之間的夫妻感情是否破裂,如果夫妻感情確已破裂,法院會判決離婚,同時會一并處理財產問題和子女問題。
如果法院經審查認為當事人間的夫妻感情尚未完全破裂,還有和好的可能,一般會判決不予離婚,當然就不會再處理財產問題和子女問題。
訴訟過程中依然需要談判,法官會主持調解,律師也會參與調解,可以在法庭上談判,也可以私下談判。訴訟階段離婚雙方當事人都有著思想壓力,律師如果注意火候,注意技巧,仍有促使雙方談判成功的可能。在訴訟階段不理智的當事人有時是情緒激動,難以靜心談判,甚至仇人相見分外紅眼,因此此階段談判相對較困難,仍應當以訴訟為主談判為輔,以訴訟逼談判,以戰逼和。
離婚訴訟是法律的最后屏障,也是離婚當事人最后的選擇,訴訟不是萬能的,但沒有訴訟是萬萬不能的;訴訟影響著參與訴訟的每位當事人;當訴訟存在風險、需要付出成本——金錢和精力,離婚當事人就會考慮選擇訴訟還是私下和解;當前期談判未果時,才有了離婚第二部曲——訴訟,當第一次訴訟無法解決問題時,離婚當事人經過權衡、經過訴訟的洗禮后往往又會選擇第三部曲——后期的談判(甚至是第二次的訴訟)。
(3)后期律師談判
如果法院判決不準離婚,離婚當事人可以等到6個月后再次提出離婚訴訟。但是,這樣對夫妻感情已經破裂的男女雙方都是一種傷害,并且6個月也是一個漫長的時間,是一種痛苦的煎熬。
以上就是小編為您整理的關于起訴離婚可以全部委托給律師嗎的詳細解答,希望對您有所幫助。簡單來說,一般來說,可以委托律師代為辦理,但是正式開庭時,如無特殊理由,需要本人到場。如果您對此還有其他疑問,您還可以咨詢律霸網起訴離婚的相關律師。
2020最新女方離婚起訴書怎么寫
2020最新離婚起訴書范文及注意事項
2020年女方離婚起訴書怎么寫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根本違約的具體做法有哪些
2020-11-24政府采購資格預審公告應包括哪些內容
2021-01-29子女不贍養老人判決后多久生效
2020-11-19公司名稱被搶注商標使用可否起訴侵權
2021-02-07第三人抵押擔保要多長時間
2020-12-21二審期間可以申請財產保全嗎
2021-01-19如何為精神病人確定監護人?
2020-11-30短信可不可以作為離婚證據
2021-02-22合同法關于單方終止合同的條件
2020-11-13小產權房的物權轉移的生效要件是什么
2021-02-13放假多久算被迫解除勞動合同
2021-01-14根據勞動法公司倒閉員工怎么賠償
2021-02-27壽險中的保險金能否作為遺產繼承呢
2021-03-05貨物運輸保險條款如何理解
2021-02-05交通肇事逃逸的保險公司怎么理賠
2021-02-01人身保險適用補償原則應該如何運用
2020-12-12買的分紅型保險,可以理賠嗎
2020-12-29被保險人與第三人已履行調解協議,保險公司是否免責
2020-12-05貨車超重出事故保險公司理賠嗎
2020-12-20發生交通事故怎么保險理賠
2021-0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