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予執行的條件
1.公證債權文書:確有錯誤的,人民法院裁定不予執行。
2.國內仲裁裁決:不予執行的法定情形有以下幾種:
(1)當事人在合同中沒有訂有仲裁條款或者事后沒有達成書面仲裁協議的;
(2)裁決的事項不屬于仲裁協議的范圍或者仲裁機構無權仲裁的;
(3)仲裁庭的組成或者仲裁的程序違反法定程序的;
(4)認定事實的主要證據不足的;
(5)適用法律確有錯誤的;
(6)仲裁員在仲裁該案時有貪污受賄,徇私舞弊,枉法裁決行為的。
人民法院認定執行該裁決違背社會公共利益的,裁定不予執行。
注意:
①仲裁機構裁決的事項部分屬于仲裁協議的范圍,部分超過仲裁協議范圍的,對超過部分,人民法院應當裁定不予執行。
②仲裁裁決被人民法院裁定不予執行的,當事人可以根據雙方達成的書面仲裁協議重新申請仲裁,也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訴。
什么是不予執行
不予執行制度是我國執行程序中一項執行救濟制度。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以下簡稱民訴法)第二百3十七條、第二百一十八條、第二百七十四條執行中,如仲裁機構的裁決、公證機關賦予強制執行效力的債權文書、行政機構的處罰決定書或處理決定書出現法律規定的特定情形,人民法院應裁定不予執行。也就是不予執行制度只能應用于非訴法律文書出現法定不予執行情況下。
什么是執行異議
執行異議指執行過程中,案外人對執行標的提出書面異議的,人民法院應當自收到書面異議之日起十五日內審查,理由成立的,裁定中止對該標的的執行,理由不成立的,裁定駁回。案外人、當事人對裁定不服,認為原判決、裁定錯誤的,依照審判監督程序辦理;與原判決、裁定無關的,可以自裁定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執行異議的條件
根據法律的規定,執行異議的提出必須具備以下三個條件:
第一,提出異議的人應是案外人。案外人即指訴訟雙方當事人之外的人。在執行工作中,申請執行人和被執行人提出不同意見,不能視為執行異議。
第二,執行異議應針對執行標的提出。執行標的,是指具有給付內容的法律文書所確定的財產權利或者行為等內容。案外人可以提出被執行的財產屬于自己所有;也可以認為被執行人的作為或者不作為涉及自己的利益。但對人民法院的執行員的工作方法或者工作態度等提出的意見不屬于執行異議。
第三,執行異議應在執行過程中提出。如果執行工作已經完成,案件終結,案外人有異議,只能通過新的訴訟處理,也不屬于執行異議。
如果讀者需要法律方面的幫助,歡迎到律霸網進行法律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商家價格欺詐欺騙消費者怎么處罰
2020-11-27頂撞上司可以辭退嗎
2021-02-11法律援助的對象可以是社區矯正對象嗎
2020-11-17股份有限公司設立需要多少人
2021-03-24什么是動產質權
2021-03-15車禍傷殘鑒定的注意事項有哪些
2021-03-22開車撞死狗跑了算不算肇事逃逸
2021-02-18房產抵押有相關的合同嗎
2020-12-03撫恤金成年子女可以享有嗎
2021-01-03被迫簽訂有欺詐性的合同是否有效
2020-12-11房產證未辦理下來能否過戶
2020-11-27簽訂勞動合同要注意的九個事項
2020-12-23股東離職是否有競業限制
2021-01-30競業限制協議單位沒有蓋章有效嗎
2020-12-18勞務派遣能否獲得賠償
2021-01-18勞務工試用期不給工資是否違法
2021-01-30職工因工致殘如何調崗
2020-11-16什么是是人壽保險的受益人及怎樣指定人壽保險的受益人
2021-02-14保險公司所需注意的事項有哪些
2020-12-07一般投保人可以選擇重復保險嗎
2021-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