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他合同履行中第三人的義務是什么
涉他合同對第三人沒有約束力不是絕對的,既可基于法律的規定產生效力,也可基于當事人之間的事先約定或事后承認而使涉他合同對第三人產生效力。
合同的訂約人與相對人約定,其所承擔的義務由第三人履行。
涉他合同突破了合同的相對性原則,合同當事人在合同中為第三人設定了權利或約定了義務的合同,包括為第三人利益的合同和由第三人履行的合同。
在涉他合同中,他人對合同為其設定的債權有接受或拒絕的權利。在接受時,該他人就是債權人;在拒絕時,合同所設之債權則由締約人自己行使。
涉他合同對第三人產生效力的條件
(一)基于法律規定。
此種情形多為第三人利益合同。根據法律的規定,債權人對第三人的利益有某種法定的保護義務,債權人有權利或有義務為第三人的利益訂立合同。涉他合同對第三人產生效力無須經第三人承認。
(二)基于合同關系。
既可成立第三人利益合同,又可以成立第三人給付合同。涉他合同須與因債的移轉所產生的債權讓與和債務承擔相區別。涉他合同一般只涉及履行問題,而債的移轉合同是債權或債務的全面移轉,而不僅涉及債的履行問題。在事先有合同約定的情形下,第三人利益合同的債權人無須經第三人同意,只須履行對第三人的通知義務。第三人給付合同也無須經第三人同意,債務人須通知第三人,而且第三人的給付義務應在原因合同給付范圍之內。
(三)基于第三人事后的追認。
指當既無法定又無約定時,債權人與債務人在涉他合同中規定有關于第三人權利、義務的條款。在第三人利益合同中,第三人約款本質上是債權人對自己的利益做出的有利于第三人的處分;在第三人給付合同中,第三人約款本質上是債權人和債務人對第三人利益做出的不利于第三人的處分。至于第三人是否接受權利或者是否接受義務,則由第三人意思自治,任何他人無權干涉。第三人承認的方式既可明示,亦可默示;既可由第三人自己為之,亦可由第三人之代理人或繼承人為之;既可向債權人作出,亦可向債務人作出。
前兩種情形是立法或當事人自由意志的體現,涉及到其他法律的規定或當事人的約定,不是本文所主要討論的問題。例如,我國《民法通則》第12、13條規定的法定代理人有權利和義務為無民事行為能力人和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簽訂合同,屬于第一種情形。
以上就是律霸網小編為大家整理有關這方面法律知識的相關內容,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如果您還有其他疑問或者情況比較復雜,律霸網也提供律師在線咨詢服務,歡迎您進行法律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選學區房的問題及應對策略
2020-12-01勞務派遣安全事故如何認定
2020-12-31交通事故認定書的效力
2021-02-25交通事故訴訟時效的起算時間怎么算
2021-03-22電梯發生安全事故應該找誰負責
2021-02-02票據丟失申請公示催告程序
2021-01-17犯罪嫌疑人被逮捕后在偵查階段可以羈押多長時間
2021-03-10探視權與探望權的區別
2021-03-19成年子女對父母行使探望權的限制
2021-01-10贈與財產屬于夫妻共有嗎
2020-11-29男方房屋贈與協議書怎么寫
2020-12-16空置房物業費70%的規定是什么
2021-03-11單位公租房申請書范文怎么寫
2020-11-08購買集資房要什么條件
2020-12-05婚姻關系確認案件能否使用調解
2020-11-09房產抵押給公司需要備案嗎
2020-12-07沒有簽訂勞動合同離職有工資嗎
2021-03-09公司裁員怎么賠償
2021-01-09變更受益人要經被保險人同意嗎,購買壽險應注意哪些事項
2021-02-04保險中怎樣計算免賠額
2021-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