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訴訟調解是必要程序嗎?不是。
對于民事案件的受理、審理、調解、執行等一系列程序,我國制定了《民事訴訟法》進行規定,它是程序法,法院應當按照該法制定的程序履行其應有的職責。《民事訴訟法》第123條規定“人民法院對符合本法第一百一十九條的起訴,必須受理”。規定“人民法院收到起訴狀或者口頭起訴,經審查,認為符合起訴條件的,應當在七日內立案,并通知當事人;認為不符合起訴條件的,應當在七日內裁定不予受理”。
可見,原告提交起訴狀及證據,經審查符合受理條件的,人民法院應當立案受理,而不是接受起訴資料后應當調解,調解作為立案的前置程序明顯違反《民事訴訟法》的規定。
此外,部分人民法院在收取原告的訴訟材料時,引用的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調解法》,和省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委員會辦公室的文件,而不引用《民事訴訟法》的規定。法院懂法,也知道違法,但明知違法而為之。
《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調解法》第二條規定“本法所稱人民調解,是指人民調解委員會通過說服、疏導等方法,促使當事人在平等協商基礎上自愿達成調解協議,解決民間糾紛的活動”。第五條規定“國務院司法行政部門負責指導全國的人民調解工作,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門負責指導本行政區域的人民調解工作。基層人民法院對人民調解委員會調解民間糾紛進行業務指導”。
可見,人民調解應當由人民調解委員會負責,基層人民法只是進行業務指導,而不是由基層人民法院專門負責調解,更不應在先調解再立案。
有什么缺點?
1、偏離法院的職能。
法院是受理案件、審理案件的司法機構,不是調解部門,不是人民調解委員會。法院應當按照《民事訴訟法》制定的程序履行其應有的職責,而不是按照其他法律的程序進行。群眾發生糾紛,能事先調解的,都不會選擇到法院處理,不得已才到法院,是希望法院立案、審理,以此解決紛爭,而不是不立案就調解。按照《民事訴訟法》的相關規定,法院受理民事案件后,在判決前的任何一個階段,只要當事人自愿,均可以進行調解,沒有必要在立案前設立調解程序。這明顯違背國家設立法院的初衷和目的,也偏離了法院的職能。立案前的調解應當交給群眾自己進行,或其他調解機構處理,而不是法院。
2、增加法院成本,浪費納稅人的錢。
1)增加人員成本。近年來,民事糾紛越來越多,法院系統本來人手不夠,審判人員既要開庭又要調查取證、寫法律文書,加班加點,辛苦勞累,法院應當增加專業的法官審理案件,以保證判案的質量。但眼見一些審判人員被調到法院的庭前調解部門,專門負責立案前的調解,擔當起調解員的角色,法院又不得不接收新的審判人員以補上審判庭的空位。如此做法既浪費審判人才,又增加法院負擔。
2)增加硬件成本。調解不是說說就算,總有個地方讓雙方坐下來談,總要準備一臺電腦、打印設備、紙張,法院不得不空出房間作為調解室,這又增加了支出,最終還是要納稅人埋單。
民事訴訟調解書不執行的法律后果
對于不履行生效判決的法律后果是:
一、《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一十條規定第一款第六款規定:拒不履行人民法院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據情節輕重予以罰款、拘留、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二、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五十三條規定:“被執行人未按判決、裁定和其他法律文書指定的期間履行給付金錢義務的,應當加倍支付遲延履行期間的債務利息。被執行人未按判決、裁定和其他法律文書指定的期間履行其他義務的,應當支付遲延履行金。”
三、《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三百一十三條規定:對人民法院的判決、裁定有能力執行而拒不執行,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罰金。
也就是說不履行生效法院判決的后果,包括承擔執行費、加倍支付遲延履行期間的債務利息或遲延履行金、被罰款或拘留、情節嚴重的也有被追究刑事責任的可能。
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或調解書,具有法律強制力和約束力,當事人必須履行。如一方拒絕履行,對方當事人可向被執行人住所地或者被執行的財產所在地的人民法院申請執行。
人民法院通知其履行后仍不履行的,人民法院可采取強制的執行措施。
在強制執行中,如果被執行人拒不執行,甚至以暴力、威脅方法予以阻礙,人民法院可根據民事訴訟法、刑法規定,可對其罰款、拘留直至判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罰金或者剝奪政治權利。
對于提出申請執行的期限,民事訴訟法規定:雙方或者一方當事人是公民的為一年;雙方是法人或其他組織的為六個月。申請執行的期限從法律文書規定履行期間的最后一日起計算;法律文書規定分期履行的,以規定的每次履行期間的最后一日起計算。
民事訴訟調解是必要程序嗎,有什么缺點?在民事訴訟的時候你可以不接受調解,但它是訴訟中有的程序,有些時候接受調解是雙贏的局面。民事訴訟調解的時候也可以掌握相關技巧和提出自己的主張,來律霸網找專業的律師幫助自己。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退還報銷款屬于勞動爭議嗎
2020-11-26運營一款游戲需要具備的資質有哪些
2021-03-11公司在上海股交中心掛牌是否影響其在主板中小板創業板上市
2021-01-09婚后父母出資買房屬于個人財產嗎
2021-03-03夫妻共同財產一方去世怎么分割
2021-01-19孤老的監護人如何指定
2021-02-06民事訴訟有哪些案件是由原告所在地法院管轄
2021-02-17團伙盜竊價值七萬如何量刑
2021-02-01簽了一年的合同沒到一年可以走嗎
2021-02-20學生被拐賣了學校有責任嗎
2020-12-27勞動者在安全生產方面有哪些權利
2021-02-09賠款收據及權益轉讓書是否能作為保險合同終結的依據
2021-01-17新《保險法》實施將帶來什么
2021-02-05保險代理人簽訂假合同保險公司應否擔責
2020-11-16保險理賠需要出示哪些材料
2021-01-26承包土地需要知道哪些法律內容
2020-12-25公租房拆遷,能和商品房一樣,獲得拆遷補償款嗎
2020-12-07拆遷房賠償是按平方還是按戶口
2021-03-21廣州“舊城改造”騰籠換鳥:地產商要進批發商想留
2021-01-20以拆遷安置補償協議遺失為借口,不給補償,這樣行嗎
2020-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