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人因為沒有回復微博留言,被起訴到法院。遭遇這樣莫名其妙的訴訟,估計林*可的心理陰影面積是巨大的,什么仇什么怨呀?不回微博也要被起訴。其實,在現實中,特別是實施了立案登記制度以來,這樣的奇葩訴訟還真不少。有夫妻因買不買一瓶保健品而起訴離婚;有人起訴“大眼睛”演員趙-薇“在電視中瞪他”;有人甚至編造離奇情節來狀告某單位、某媒體……
怎么解決奇葩訴訟問題呢?
目前我國法律規定了,予以立案的情形包括:(1)與本案有直接利害關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提起的民事訴訟,有明確的被告、具體的訴訟請求和事實依據,屬于人民法院主管和受訴人民法院管轄的;(2)行政行為的相對人以及其他與行政行為有利害關系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提起的行政訴訟,有明確的被告、具體的訴訟請求和事實根據,屬于人民法院受案范圍和受訴人民法院管轄的;(3)屬于告訴才處理的案件,被害人有證據證明的輕微刑事案件,以及被害人有證據證明應當追究被告人刑事責任而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不予追究的案件,被害人告訴,且有明確的被告人、具體的訴訟請求和證明被告人犯罪事實的證據,屬于受訴人民法院管轄的;(4)生效法律文書有給付內容且執行標的和被執行人明確,權利人或其繼承人、權利承受人在法定期限內提出申請,屬于受申請人民法院管轄的;(5)賠償請求人向作為賠償義務機關的人民法院提出申請,對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公安機關等作出的賠償、復議決定或者對逾期不作為不服,提出賠償申請的。
而有“(1)違法起訴或者不符合法定起訴條件的;(2)訴訟已經終結的;(3)涉及危害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危害國家安全、破壞國家統一和民族團結、破壞國家宗教政策的;(4)其他不屬于人民法院主管的所訴事項。”情形的則不予立案。
這樣的規定,其實太過于籠統,非法律專業人士會很慢把握。要想解決奇葩訴訟這一問題。有關司法部門有必要給立案登記制打個“補丁”,明確合法合理訴訟的邊界,并加強宣傳。教育引導民眾正確認識和使用立案登記制,知道哪些事能訴訟,哪些事不能訴訟。同時應該對“不予登記立案”的范圍進一步完善細化,也可以結合訴訟實踐,對不予立案的情形進行具體列舉,還可以仿效指導案例發布制度,定期發布一些“奇葩訴訟案例”,對民眾進行逆向指導。最后建立懲罰制度是很有必要的,對于濫訴、虛假訴訟等情形要給予一定的懲罰!
懂得用法律武器維護自己的權益是一件好事,但是每個人在享有相應權利的同時,也應當對行使權利的后果承擔責任。打官司不是兒戲,希望大家慎重!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國家賠償能否進行協商
2021-03-05申請工傷鑒定四個月了還沒下來怎么辦
2021-02-13退婚還可以重新訂婚嗎
2020-12-13不知情的輕微碰撞算肇事逃逸嗎
2020-12-11被取保候審了就表示結案了嗎,還會判刑嗎
2020-12-03租賃合同中簽訂長期如何界定
2020-11-21商場摔傷當時未舉報的隱患有哪些
2020-12-01違反《勞動法》有關勞動合同規定的賠償辦法
2020-12-12中層管理人員簽訂競業限制有效嗎
2021-02-25休了半年產假的怎么算離職補償金
2020-12-31家庭財產保險
2021-01-13交強險合同生效前出交通事故保險公司賠付嗎
2020-12-21人身保險合同糾紛的處理
2021-03-11車輛雙方事故和單方事故保險理賠流程
2020-12-30領失業金還在工作合法嗎
2021-01-21被保險人死亡由誰承繼被保險人的權利義務
2021-02-26怎么知道單位有沒有交保險
2021-01-20保險公司把被保人寫錯了怎么理賠
2021-03-06土地轉讓需要經過哪些步驟
2021-03-20買門面無證無手續拆遷有賠償嗎
2021-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