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合同中的抗辯權制度規定是如何的
在雙方合同中,合同當事人都承擔義務,往往一方的權利與另一方的義務之間具有相互依存、互為因果的關系。為了保證雙務合同中當事人利益關系的公平,法律做出了規定:當事人一方在對方未履行或者不能保證履行時,一方可以行使不履行的保留性權利,這就是對抗對方當事人要求履行的抗辯權。合同履行中的抗辯權有下列幾種:
一、同時履行抗辯權
當事人互負債務沒有先后履行順序的,應當同時履行。一方在對方履行之前或對方履行債務不符合約定時,有權拒絕其履行的要求。
同時履行抗辯權的適用條件為:
(1)由同一雙務合同產生的互負債務,且雙方債務有對價關系。
(2)債務同時到期,可以同時履行;雙方的對等給付是可能履行的義務。
(3)當事人一方的履行不符合約定,即瑕疵履行的另一方可對有瑕疵的履行部分行使抗辯權。
二、先履行抗辯權
當事人互負債務,有先后履行順序,先履行一方未履行的,后履行一方有權拒絕其履行的要求;先履行一方不符合約定的,后履行一方有權拒絕其相應的履行要求。
先履行抗辯權的適用條件為:
(1)由同一雙務合同產生的互負債務。
(2)債務有先后履行順序,這種順序一般由當事人在合同中約定,或按交易習慣能夠確定。應先履行的債務有履行可能。
(3)應先履行一方未履行或履行不符合約定,即全部或部分瑕疵履行。
三、不安抗辯權
應當先履行債務的當事人,有確切證據證明對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終止履行:
(1)經營狀況嚴重惡化;
(2)轉移財產、抽逃資金以逃避債務;
(3)喪失商業信譽;
(4)有喪失或者可能喪失履行債務能力的其他情形。
當事人沒有確切證據中止履行的,應當承擔違約責任。
由上述規定可見,不安抗辯權的使用條件為:
(1)雙務合同,且后履行債務的一方當事人的債務尚未至履行期限。
(2)后履行債務的當事人有喪失或者可能喪失履行債務能力的情形。
不安抗辯權是預防性的保護措施,當一方情況發生變化,另一方先履行會造成損失時,法律依據公平原則作出上述規定。為防止不安抗辯權的濫用,法律規定當事人在行使此項權力時,一定要有確切的證據。
通過對上文的閱讀相信大家對此有了一定的了解,我們可以知道,合同履行中的的抗辯權分為了同時履行抗辯權、先履行抗辯權以及不安抗辯權這三種情形。如果您還需要了解關于合同履行的條件等的其他相關的法律知識,歡迎在律霸網進行咨詢,這里有專業的律師來為您解答。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土地使用權證過戶程序有哪些
2021-01-06盜版被告怎么賠償
2020-11-22商號有限制嗎
2020-11-07傳喚是行政強制措施嗎
2020-11-15同居關系子女撫養糾紛起訴狀怎么寫
2020-11-11工傷鑒定過了有效期怎么辦
2021-01-10公司合并需要重新簽合同嗎
2021-02-15哺乳期內被調崗
2021-01-28勞動爭議的調解組織具體有哪些
2020-11-24壽險種類具體包括哪些
2021-01-03臨時工發生工傷可以進行工傷認定嗎
2020-11-29貨物運輸保險的基本概念和特征是什么
2021-02-07人身保險合同常見糾紛剖析(三)
2021-01-02保險合同糾紛上訴有什么規定
2021-02-12保險合同解除后已付保險金是否應全額返還
2020-11-26保險欺詐需要承擔哪些法律責任
2021-01-04保險糾紛的處理方式包含有哪些
2021-02-25農村機動地最長承包期限是多久
2020-11-22土地轉讓未經過村委會合同有效嗎
2021-01-24土地流轉解讀是怎樣的
2020-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