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侵犯商業秘密行為構成是什么?
(一)客體要件
本罪侵犯的客體為商業秘密權 ( 商業秘密權利人對商業秘密所擁有的合法權益 ) 以及受國家保護的正常有序的市場經濟秩序。
本罪侵犯的對象是商業秘密。所謂商業秘密,依《反不正當競爭法》和本條第 3 款之規定,是指不為公眾所知悉、能為權利人帶來經濟利益、具有實用性并經權利人采取保密措施的技術信息和經營信息。
( 二 ) 客觀要件
本罪在客觀方面表現為違反國家反不正當競爭法律法規規定,侵犯商業秘密,給商業秘密的權利人造成重大損失的行為。
1 、以盜竊、利誘、脅迫或者其他不正當手段獲取權利人的商業秘密。
2 、披露、使用或者允許他人使用以不正當手段獲取權利人的商業秘密。
3 、違反約定或者違反權利人有關保守商業秘密的要求,披露、使用或者允許他人使用其所掌握的商業秘密。
( 三 ) 主體要件
本罪的主體為一般主體。凡達到刑事責任年齡且具備責任能力的自然人均能構成本罪,依本節第 220 條之規定,單位亦能構成本罪主體。
( 四 ) 主觀要件
本罪的主觀方面只能是故意,即行為人有意識地通過多種手段侵犯商業秘密。過失不構成本罪。至于行為人出于何種動機而實施犯罪,不影響本罪的成立,只是量刑時可考慮的情節
二、侵犯商業秘密行為
《反不正當競爭法》第10條以及國家工商行政管理局《關于禁止侵犯商業秘密行為的若干規定》(1995年11月23日發布)指出,經營者不得采用下列手段侵犯商業秘密:
(1)以盜竊、利誘、脅迫或者其他不正當手段獲取權利人的商業秘密;
(2)披露、使用或者允許他人使用以前項手段獲取的權利人的商業秘密;
(3)根據法律和合同,有義務保守商業秘密的人(包括與權利人有業務關系的單位、個人,在權利人單位就職的職工)披露、使用或者允許他人使用其所掌握的商業秘密。第三人明知或應知前款所列違法行為,獲取、使用或者披露他人的商業秘密,視為侵犯商業秘密。在實踐中,第三人的行為可能與侵權人構成共同侵權。
隨著我國的經濟水平不斷提高,會有越來越多的企業隨之建立起來,那么企業在經營的過程中也是會有一定的商業秘密,如果有任何的公民或者企業利用非法手段竊取他人的商業機密后,不僅會給當事人的合法權益造成巨大的傷害,同時也是會給社會的治安和秩序造成危害。
商業秘密保護的對象是什么?
侵犯商業秘密罪量刑標準是什么?
侵犯商業秘密行為的表現形式有哪些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如何繼承農村房屋拆遷補償款
2021-02-06離婚案律師費多少
2020-11-20執行董事和總經理誰大
2021-01-21治安拘留十天可以保釋嗎
2021-01-11無期徒刑出獄后可以吃低保嗎
2021-02-05單位駕駛員發生交通事故受傷、死亡的,應當由誰承擔損害賠償責任?
2020-12-13土地糾紛派出所能管嗎
2021-01-01九級工傷符合解除勞動合同的條件嗎
2021-01-08試用期社保按工資的80%作基數繳納是否合法
2021-03-03人事外包風險有哪些
2020-11-23出事故了修車花了八萬多,第二年保費怎么加
2021-02-18人身保險適用補償原則應該如何運用
2020-12-12超48小時報案保險公司不理賠
2021-01-13肇事車逃逸車被剮蹭保險賠付嗎
2021-03-18無證駕車所致財損保險會不會賠
2020-12-13保險公司的誠信原則有何特別之處
2021-03-22保險法釋義第一百零五條具體內容是什么
2021-02-14保險代理人有哪些職責
2020-11-24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什么意思
2021-01-14集體土地出讓方式有哪些
2021-0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