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外公告送達費用誰承擔?
由原告墊付,可事后要求被告返還。
我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六十七條明確規定通過公約、外交、訴訟代理人、代表機構或者郵寄等途徑不能送達的,應當進行公告送達。但是,對于通過其他途徑送達長期沒有回音的,有關法院根據案件的有關情況能夠合理地推斷已經不能送達的,應當即行公告送達。公告送達時,應當通過國內外公開發行的報紙或者其他新聞媒體進行。自公告之日起滿6個月的,即視為送達。
根據最高法院民事訴訟司法解釋第五百三十四條對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內沒有住所的當事人,經用公告方式送達訴訟文書,公告期滿不應訴,人民法院缺席判決后,仍應當將裁判文書依照民事訴訟法第二百六十七條第八項規定公告送達。自公告送達裁判文書滿三個月之日起,經過三十日的上訴期當事人沒有上訴的,一審判決即發生法律效力。
應當注意,海牙送達公約并不排除締約國采用其他有效途徑送達訴訟文書。我國民事訴訟法規定的幾種送達方式,除公告送達外,其他幾種方式不分先后次序,只要不與公約相沖突,人民法院可以使用我國民事訴訟法規定的其他途徑送達。只有公約與我國法律相沖突的,才優先適用公約的規定。
涉外民事訴訟中的送達
在涉外民事訴訟中,如果當事人在我國領域內居住,訴訟文書和法律文書的送達方式適用我國民事訴訟法的一般規定;如果當事人在我國領域內沒有住所,則按照涉外民事訴訟程序的特別規定送達。
1.依條約規定的方式送達,即依照受送達人所在國與我國締結或者共同參加的國際條約中規定的方式送達。
2.通過外交途徑送達,即人民法院將需要送達的訴訟文書交給我國外交機關,由我國外交機關轉交給受送達人所在國駐我國的外交機構,再由其轉送該國的外交機關,然后由該國外交機關將訴訟文書轉交給該國有管轄權的法院,最后由法院將其送達受送達人。
3.由我國駐外國使、領館代為送達。對住在外國的中國籍當事人可以由我國司法機關直接委托我國駐當事人所在國使、領館代為送達訴訟文書。
4.向受送達人委托的人送達。
5.向受送達人設在我國的代表機構送達。
6.郵寄送達。在受送達人所在國的法律允許的情況下,可以郵寄送達。
7.公告送達。在以上幾種送達方式都不能采用時,可以通過公告送達,公告送達的期間為6個月,自公告之日起滿6個月的即視為送達。
律霸網上面還有律師長期駐留,有任何涉外公告送達法律相關的問題,可以直接在線咨詢律師。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造成生態環境損害的侵權人應賠償哪些損失和費用
2021-01-22交付的房屋怎樣才算合格
2020-12-14什么部門依法維護職工合法權益
2021-02-23申請法律援助的條件
2021-03-05注冊外貿公司的經營范圍
2021-01-22專利代理人可以掛靠嗎
2021-01-02票據行為票據能力是如何的
2021-01-08沒有約定還款期限的債務訴訟時效是多久
2021-03-21機動車造成人身傷害或者財產損失后如何賠償?
2021-02-05合同中怎么排除協議管轄的約定
2020-12-23公款轉賬時間限制嗎
2021-03-02集體土地有商住房證有法律效益嗎
2021-01-02單位現在突擊裁員要給勞動者補償嗎
2021-02-14借調工作后勞動關系如何認定
2020-11-19人事糾紛屬勞動糾紛嗎
2021-02-06二手車買保險要注意哪些問題
2020-11-23林地承包的期限是多久
2021-03-12無償使用土地承包合同
2020-12-10什么是農戶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
2020-11-13租用的門面房拆遷,怎么補償
2021-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