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法院送法傳票中“同住成年家屬”的理解
“同住成年家屬”這一概念由三個詞語組成,要分析“同住成年家屬”適用對象的范圍,則要將這三個詞語結合法律有關規定及精神來理解。
1.同住。在我國語法中,“同住”在不同的場合可有不同的意義,可適用于“同住”一個地域、一個居所(房屋),甚至專指男女發生兩性關系的行為。
在民事訴訟中,之所以規定簽收者須以“同住”為限,主要是因“同住”人與受送達人有聯系上的密切性及轉交文書上的便利性。故對民事訴訟中的“同住”應理解為經常性地共同在同一居所、院落居住、生活的行為。故在送達時,對“同住”的理解既不能認定范圍過小,機械地將“同住”視為共同住宿在一處房屋(間)的行為,也不能過大,如將只是名義上的、以往的、偶爾的同宿者認定為送達時的“同住”者或者將空間范圍擴大到簽收者無法具備相應的轉交上的便利性的同一村、廠。
2.成年。根據民法通則第十一條的規定,成年人為年滿18周歲的人或年滿16周歲以自己的勞動為生活來源的人。之所以民事訴訟中可簽收法律文書的人須以成年人為限,主要從當事人的行為能力考慮,有利于保護受送達人的相應利益。
3.家屬。我國法律上并沒有對這一概念作出定義,根據商務印書館出版的《漢語大詞典》(1996年7月修訂版),家屬指“家庭內戶主以外的成員,也指職工本人以外的家庭成員”。在我國的實際生活中,有時還專指配偶。
從立法上看,規定以“家屬”為限,主要是因為家屬與受送達人具有自然的利害關系及親情責任。故在民事訴訟中,應理解為當事人以外的家庭成員,也包括戶主本人(如當事人不是主人的話)。家庭成員的范圍除了與當事人具有近親屬關系的人外,符合“同住”條件的其余親屬包括長期使用的保姆等亦應算作“家屬”,從而具有簽收資格。
綜上所述,民事訴訟送達中的“同住成年家屬”應理解為:
1.與受送達人在送達時經常性地共同在同一居所、院落生活;
2.年滿18周歲或者年滿16周歲并能以自己的勞動收入獨立生活;
3.與當事人有近親屬關系或雖非近親屬,但與當事人有其他緊密關系的家庭人員。
還要補充說明的是,并不是所有情況下“同住成年家屬”都可簽收文書,作為受送達人的訴訟相對方或具有訴訟上的利害沖突關系的人,不能作為可簽收文書者。如離婚時,不能將法律文書交由符合上述三個條件的對方當事人簽收。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死亡賠償金分配比例是多少
2021-02-01民事案件合并開庭審理有什么需要注意的
2020-11-25股東代表訴訟以公司為主體訴訟嗎
2021-01-31商號與商標的區別是什么
2021-03-14解約定金是如何規定的
2021-01-27非機動車違章怎么處罰
2021-02-27中止探望權的管轄是怎樣的
2021-03-25婚外生子需承擔的法律責任是什么
2021-01-30廠房承租人死亡可以終止合同嗎
2020-11-30適用免責事由的法律效果是什么
2021-01-14居民商業產權是否征收房產稅
2021-01-10非法侵入住宅罪立案標準和犯罪構成
2020-12-14公司是否可以單方面給員工降薪
2020-11-12意外保險一年多少錢
2021-01-01飛機軍事延誤賠償標準
2021-02-18航班取消怎么賠償
2021-03-13保險合同中單務合同在什么情況下簽訂
2020-11-25人身保險可以重復賠償嗎
2020-12-25責任無法認定如何理賠
2021-01-10兩妻爭保險金受益權:誰能收益
2021-0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