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害死者名譽如何承擔法律責任
《民法典》(2021.1.1生效)
第九百九十四條 死者的姓名、肖像、名譽、榮譽、隱私、遺體等受到侵害的,其配偶、子女、父母有權依法請求行為人承擔民事責任;死者沒有配偶、子女且父母已經死亡的,其他近親屬有權依法請求行為人承擔民事責任。
屆時與《民法典》相沖突的條例失效。
《民法典》生效前的法律規定: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若干問題的意見》中第161條規定:“公民死后,其名譽受到侵害,使其配偶、父母、子女或其他有關人員受到損害的,受害人可以提起訴訟。”當然在死者沒有近親屬時,人民檢察院可作為訴訟主體來維護死者名譽。
(一)停止侵害。
死者近親屬有權要求行為人停止正在進行的侵害。例如對具有誹謗性的書刊正在發行,有權要求停止發行或予以銷毀。應當指出的是,停止侵害還包括防止侵害,即阻止某些即將發表或傳播的誹謗性作品,此種請求權的行使對防止損害的發生十分必要。
(二)返還。
在某些情況下,對尸體名譽的侵害還涉及到對死者身體的損害,死者近親屬得行使返還請求權。有學者認為“公民死之后,其所有的尸體應由其繼承人依法繼承,他人損害以及非法利用該尸體即為侵權。”即把尸體作為一種特定的“繼承之物”,它不同于一般財產返還請求。
(三)賠償損失。
非法使用尸體的,應向死者的近親屬進行經濟賠償。非法移植死者器官的,應按移植器官的一般補償標準進行賠償。非法利用尸體進行教學、科研的,也應予以賠償。如果因侵害死者名譽而給死者的近親屬造成精神痛苦和感情創傷的,應給予近親屬以精神損害賠償。
(四)恢復名譽。
行為人的不法行為的直接后果是再成死者生前名譽的毀損,只有令加害人承擔恢復名譽之責,才能徹底根除損害名譽的直接后果,在適用這一形式時,應當注意(1)必須證明加害人的行為讓死者名譽受損。(2)恢復名譽的具體措施視侵害行為及造成后果來決定。(3)適用應當及時。
(五)賠禮道歉。
可采取口頭方式,也可用書面形式,刊登于報刊上或張貼有關場所,主要是對死者的一種慰藉,使其受損的名譽得到恢復,一定程度也體現了對死者近親屬的安慰。
雖然名譽權是自然人的人身屬性的權利,但是并不會隨著自然人的死亡而消滅。其親屬仍可以就侵權事宜向法院提起訴訟,因此要求大家在生活在謹慎言行,不可編造事實惡意侮辱他人等。律霸網還提供在線律師咨詢服務,歡迎您進行在線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刑事賠償計算標準,制造假幣怎么處罰
2021-02-26運營一款游戲需要具備的資質有哪些
2021-03-11錄音能否作為離婚證據使用
2021-02-27有錢買房卻不給撫養費怎么辦
2021-02-10當一方堅決不離婚時,法院怎么判定是否離婚離婚
2020-12-16合同欺詐是犯罪嗎
2021-01-06擔保合同樣式
2021-03-02基層醫院醫療糾紛的防范措施
2021-01-15擔保范圍約定不明確
2020-11-13開發商無證賣房子欺騙消費者怎么維權
2020-11-09房產證抵押貸款還需要銀行流水嗎
2021-01-05農村集體土地房屋可以遺贈嗎
2021-01-18請求確認勞動關系材料有哪些
2021-03-23公益性崗位提前多久提出離職
2021-01-31實習期三個月合同簽幾年
2021-01-08索要民工工資屬于勞動爭議嗎
2021-03-17第三者責任險保自家人嗎
2020-11-09人身保險合同怎么寫
2020-12-15無證駕駛致人死亡,保險公司也應賠償嗎
2021-03-13游客要投保人身意外傷害保險嗎
2021-0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