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征地成了城市發展的必需,征地以后的補償款在離婚中可不可以作為夫妻共同財產呢?本文將為您詳細介紹。
【案情】
原告周某(男)與被告尹某(女)于2008年經人介紹相識,同年10月辦理了結婚登記手續。婚后尹某一直未將戶口遷至周某所在村集體。后因生活瑣事雙方產生矛盾,關系逐漸惡化。2012年4月周某訴至法院,要求與被告尹某離婚。2011年,原告因所在集體經濟組織土地被征用而分得3萬余元的土地補償款。該案在審理過程中,就土地補償款是否應作為夫妻共同財產進行分割,原、被告產生爭議。原告認為該筆補償款是其個人財產,與被告無關;被告認為該補償款是雙方結婚后取得,應為夫妻共同財產。
【分歧】
本案在審理過程中對該筆土地補償款能否認定為夫妻共同財產產生兩種不同觀點。
第一種意見認為,該筆土地補償款是在婚后取得,即在夫妻關系存續期間取得,根據《婚姻法》第十七條規定:夫妻在婚姻關系存續期間的共同財產包括:工資、獎金;生產經營的收益;知識產權的收益;繼承或贈予的財產;其他財產。《婚姻法》解釋(二)第十一條對“其他財產”也作出了規定:一方個人財產的投資收益;雙方實際取得或應當取得的住房補貼、住房公積金;雙方實際取得或應當取得的養老保險金、破產安置補償費。所以該筆土地補償款應屬于該規定的其他財產,應當按共同財產予以分割。
第二種意見認為,土地補償款是對被征地農民因失去耕地的補償,是失去土地的農民今后的生活保障和主要依靠,將土地補償款界定為夫妻共同財產是不公平的,不應當按照共同財產進行分割,應歸失去土地的一方所有。
【評析】
筆者同意第二種觀點,理由如下:
一、土地補償款的取得具有人身專屬性,尹某不具有該集體經濟組織成員資格,不應享有土地補償款的分配
認定夫妻一方在婚姻關系存續期間取得的財產屬于其個人財產的前提條件——該財產須具有人身專屬性。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涉及農村土地承包糾紛案件適用法律問題的解釋》第二十四條之規定,只有具備本村集體組織成員資格的人方可取得土地補償款,夫妻一方因具有本村集體組織成員資格,享有土地承包經營權,土地補償款是對夫妻一方因土地征收、喪失土地承包經營權的一種補償,具有專屬于特定人身的性質。
二、從保護失地農民角度來說,土地補償款應作為夫妻一方個人財產
《物權法》第四十二條第二款規定,征收集體所有的土地,應當依法足額支付土地補償款、安置補償費、地上附著物和青苗補償費等費用,安排被征地農民的社會保障費用,保障被征地農民的生活,維護被征地農民的合法權益。從立法目的解釋來看,土地補償款的實質是對失地農民今后的一種生活保障和主要依靠,不屬于《婚姻法》解釋(二)對共同財產作出的規定種類。土地對于農民來說,具有特殊重要意義,從一定程度上講,它是農民最大和最后的保障,是農民賴以生存的根本,土地補償款實質是對失地農民這一特定身份人群的一種生活保障,是失地農民今后生活的主要依靠。
綜上,筆者認為,土地補償款對于農民來說,其重要性相當于與醫療費、殘疾人生活補助費對于身體受到傷害一方的重要性,理應作為夫妻一方個人財產處理。
:
婚前個人債務婚后需要共同償還嗎
宅基地征收補償標準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農民工欠薪是否屬于勞動糾紛
2020-12-06法律如何規定溢價收購
2020-12-11物權法對主物,從物是如何規定的
2021-03-09合伙人挪用公款犯法嗎
2021-03-02農民購買、使用直接用于農業生產的農資產品,是否適用消費者權益保護法
2021-03-25新三板定增,律師能做什么
2021-01-10夫妻婚內借條的法律效力
2021-02-23什么情況下應該賠償勞動者損失
2020-11-08很少盡贍養義務能分撫恤金嗎
2021-02-26房屋裝修合同多久終止
2020-12-12物保人承擔的締約過失責任
2020-11-10農村無證土地糾紛怎么處理
2020-11-09勞動合同到期,單位不續簽勞動合同要如何補償
2020-11-15離婚時的經濟補償 經濟補償數額的確定
2021-03-06保險合同的非要物性是什么意思
2021-03-10保險保全手續怎么辦
2021-03-04保險受益人的法定標準是什么
2020-11-29拆遷如何維權才有效
2021-03-18什么樣的小產權房是合法的
2020-11-23棚戶區改造違法征收應該如何維權
2020-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