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法案例關于超過仲裁申請期限——喪失勝訴權,2004年3月5日,楊某與某信息公司沈陽分公司簽訂了勞動合同,合同期從2004年1月1日起至2005年1月1日止。由于楊某的養老保險關系不能轉到公司,楊某自己交納了養老保險金。2006年1月2日,楊某與公司解除合同后,要求公司給其報銷養老保險金及交滯納金。但楊某于2006年10月31日才向大東區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提出申請,該仲裁委員會作出不予受理通知書。
法院認為:楊某已超過60日仲裁申請時效,且無不可抗力或其他正當理由,故駁回楊某的訴訟請求。
【法官說法】勞動者在發生爭議后,首先應當自勞動爭議發生之日起60日內向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提出書面仲裁申請。《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勞動爭議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二)》規定,勞動關系解除或者終止后產生的支付工資、經濟補償金、福利待遇等爭議,勞動者能夠證明用人單位承諾支付的時間為解除或者終止勞動關系后的具體日期的,用人單位承諾支付之日為勞動爭議發生之日。勞動者不能證明的,解除或者終止勞動關系之日為勞動爭議發生之日。本案勞動者在解除勞動關系后,不能提供證據證明單位承諾給其報銷養老保險金,而其過了近1年才申請仲裁,已經超過仲裁申請期限,喪失勝訴權。
除名未書面告知——無效應撤銷
史某原是沈陽一家房地產公司的職工,2003年1月,史某因其父親有病在家照顧父親,未上班工作。2005年7月20日,房地產公司以史某不經單位同意,擅自脫離工作崗位至今沒歸為由,對其作出除名處理。2005年11月28日,史某到房地產公司取走除名文件,后告到法院。
法院認為:房地產公司在未履行相應程序的情況下即對史某作出除名處理決定,缺乏法律依據,應予撤銷。法院判決恢復史某的勞動關系。
【法官說法】《企業職工獎懲條例》規定,職工無正當理由經常曠工,經批評教育無效,連續曠工時間超過15天,或者一年以內累計曠工時間超過30天的,企業有權予以除名。但是,企業對有曠工行為的職工作除名處理,應在規定時間內通知職工回單位報到或辦理有關手續,并以書面形式直接送達職工本人,本人不在的,交其同住成年親屬簽收。直接送達有困難的可以郵寄送達,以掛號查詢回執上注明的收件日期為送達日期。只有在送達職工下落不明或者用上述送達方式無法送達的情況下,方可公告送達,即張貼公告或通過新聞媒介通知。自發出公告之日起,經過30日即視為送達。在此基礎上,企業方可對曠工和違反規定的職工作出除名處理。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刑滿釋放人員還能領取養老金嗎
2021-02-09住宅室內裝修禁止行為有哪些
2021-01-18外貿公司變更注冊資本增資流程是什么
2021-03-20起訴解散公司帳戶資金能保全嗎
2020-11-28合伙企業可以適用破產法嗎
2020-12-172020婚姻法規定離婚共同財產分割的原則是什么
2021-03-06人民法院是否必須執行仲裁裁決
2020-12-18保證合同有多個保證人怎么辦
2021-03-17高校畢業生簽的三方協議有法律效力嗎
2021-01-01按揭批不下來免責條款怎么寫
2021-03-25學生上學路上的安全學校有責任嗎
2020-11-24單位現在突擊裁員要給勞動者補償嗎
2021-02-14用人單位使用勞務人員有哪些規定
2021-03-17什么是定期壽險,哪些人適合購買定期壽險呢
2021-01-14哪些情況產品質量責任險不負保險責任
2020-12-01海上貨物運輸保險單的種類
2021-01-15如何兌現投保人與保險人對保險合同的履行職責
2020-12-27患宮外孕不屬保險公司列舉式條款免責范圍
2020-11-25疲勞駕駛保險公司會賠嗎
2021-01-29如何讓保險索賠變得容易
2020-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