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中,我們有時會接到陌生人的電話、或者收到陌生的短信來向我們推銷某種東西,這時大家應該能夠感受到,我們的個人信息很有可能被他人泄露了。根據我國法律的相關規定,未經本人允許而將個人信息泄露于他人,屬于涉嫌侵犯公民隱私罪,法律明確了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罪根據什么判刑,目的就是加強個人信息的保護。感興趣的可以在下文中了解一下。
一、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罪根據什么判刑
1、《最高人民法院 最高人民檢察院關于辦理侵犯公民個人信息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
第九條 網絡服務提供者拒不履行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信息網絡安全管理義務,經監管部門責令采取改正措施而拒不改正,致使用戶的公民個人信息泄露,造成嚴重后果的,應當依照刑法第二百八十六條之一的規定,以拒不履行信息網絡安全管理義務罪定罪處罰。
2、《刑法》
第二百八十六條之一 【拒不履行信息網絡安全管理義務罪】網絡服務提供者不履行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信息網絡安全管理義務,經監管部門責令采取改正措施而拒不改正,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處或者單處罰金:
(1)致使違法信息大量傳播的;
(2)致使用戶信息泄露,造成嚴重后果的;
(3)致使刑事案件證據滅失,情節嚴重的;
(4)有其他嚴重情節的。
單位犯前款罪的,對單位判處罰金,并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照前款的規定處罰。
有前兩款行為,同時構成其他犯罪的,依照處罰較重的規定定罪處罰。
二、公民個人信息的認定
從內涵上看,公民個人信息指反映公民個人生理及身份特征、社會生活經歷及家庭、財務狀況,也包括公民在社會生活過程中取得、采用的個人識別代碼。從外延上看,具有以下特征:
(一)與公民個人直接相關,能夠反映公民的局部或整體特點;或是一經取得、使用即具有專屬性。前者如公民的出生日期、指紋等,后者如身份證編號、家庭住址等。
(二)具有法律保護價值。公民個人信息承載了公民的個體特征,甚至各項權利,如果任由他人泄露、獲取,必然導致公民時刻處于可能遭受侵害的危險狀態。
(三)公民個人信息的保護不以信息所有人請求為前提。除非基于維護國家利益、公共利益的需要或信息所有人的意愿,任何組織和個人均無權泄露、獲取其個人信息。
同時也制定了相關的法律進行規范,但是實際中依然存在個人信息被侵犯的情況。因此,作為公民我們更應當多注意自身個人信息的保護,并且提高警惕,不給不法分子可乘之機。同時,我們也應當多了解一些法律知識,希望小編整理的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犯罪的認定標準,對大家有用。
?涉嫌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罪如何量刑?
?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犯罪判決年限是多久
?最新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立案標準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行政賠償案件可以調解嗎
2021-03-19破產法司法解釋
2021-03-20員工在下班路上受傷公司如何處理
2021-01-16挪用公款出納和會計分別承擔什么后果
2021-02-24沒結婚但一起生活有繼承權嗎
2020-11-21學生在學校發生意外班主任有責任嗎
2020-11-18退休返聘簽訂勞動合同嗎
2020-12-15如何終止保險合同
2020-11-11完善保險合同告知義務制度的思考
2021-01-22先理賠再治病拖垮癌癥病人
2020-12-16預付款保函有效期一般是多久
2021-02-02車禍對方責任保險公司怎么賠
2021-02-07保險法釋義第一百零二條是怎樣的
2021-01-03企業未繳納社會保險費用要面臨的強制征收法律風險
2021-03-16房子要拆遷租戶會被賠償嗎
2021-03-18公益拆遷的補償標準是怎樣的
2020-12-15農村城鎮化改革,面臨房屋拆遷,拆遷補償是選擇房屋還是錢
2021-03-09司法強拆后如何提高拆遷補償
2020-12-21拆遷房房產證改名字怎么辦理
2020-12-02找拆遷律師打官司能提高拆遷補償嗎
2020-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