隱私權是每個公民應有的權利,是指可自己合法且私人的信息不被他人知曉、暴露的權利。但是在日常生活中,隨著信息網絡的發達,我們的隱私很容易被侵犯。那么,侵犯隱私權的法律后果有哪些呢?今天,律霸小編整理了以下內容供您閱讀。
一、停止侵害的后果
受害人對于正在發生的侵害,如加害人正在宣揚傳播受害人的隱私資料、侵入受害人的私生活領域等,可以請求停止侵害,防止損害結果的發生或擴大等。
二、賠禮道歉的后果
按照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名譽權案件若干問題的解答》的規定,在適用此種民事責任時,應注意以下兩個問題:
三、賠償損失的后果
隱私權的賠償范圍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是對受害人受到的精神損害進行賠償;二是對受害人因隱私權受到侵害而產生的其他損失進行賠償,主要指財產損失。
法律適用上應類推適用《民法通則》第120 條的規定,侵害隱私利益的民事責任方式,應包括停止侵害、消除影響、賠禮道歉和賠償損失。侵害他人隱私,造成財產損失的,應按照全部賠償原則,予以全部賠償。侵害他人隱私,致他人精神損害,并且造成嚴重后果的,受害人有權請求精神撫慰金賠償。精神撫慰金的賠償數額,根據侵害人的主觀過錯程度,侵害的具體情節、后果和影響,侵害人的得利情況,侵害人的經濟承受能力以及受訴法院當地的平均生活水平等因素,綜合考慮予以酌定。
四、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我國刑法第二百五十三條之一規定,國家機關或者金融、電信、交通、教育、醫療等單位的工作人員,違反國家規定,將本單位在履行職責或者提供服務過程中獲得的公民個人信息,出售或者非法提供給他人,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處或者單處罰金。
竊取或者以其他方法非法獲取上述信息,情節嚴重的,依照前款的規定處罰。
單位犯前兩款罪的,對單位判處罰金,并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照各該款的規定處罰。
所以,如果特定主體將獲得的公民個人信息出售或者非法提供給他人,情節嚴重的,會構成犯罪,需要追究刑事責任。
隱私權是公民的基本權利,他人不得侵犯。如果侵犯,需要承擔停止侵害、賠償損失、賠禮道歉的法律后果,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賠償的損失包括物質損失和精神損失,根據侵害的情節、后果和影響來確定賠償數額。如果您對此還有其他疑問,您可以隨時咨詢我們律霸的在線律師。
隱私權包括哪些?
如何認定侵犯隱私權?
侵犯隱私權的賠償責任是什么?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重婚罪雙方都要坐牢嗎
2021-03-01兒媳婦有權利住公婆的房子嗎
2020-12-23連帶責任一般賠償比例
2020-11-26繼父贍養糾紛贍養費
2021-03-05私生子繼承權的依據如何
2021-03-02城管強制拆除違建程序是什么
2021-03-04什么時候可以申請財產保全
2021-01-21特警有權開交警罰單嗎
2020-11-30入職時信息欺瞞可以不發工資嗎
2021-01-25用人單位違法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的,應當怎么處理?
2021-02-12勞動派遣方式中勞務用工法律風險
2021-01-15勞務承包合同糾紛該如何處理
2020-11-20交強險投保情況包含哪些類型
2021-02-08保險公司正式申請設立的程序是如何的
2021-01-16對保險公司的組織機構的規定是怎么樣
2021-02-02買保險一定要注意哪些問題
2021-02-12車輛超高保險公司拒賠合理嗎
2020-12-16工商局工作人員值班期間死亡,能認定為工傷嗎
2021-01-22弱體
2021-03-13農村宅基地轉讓條件及糾紛有哪些
2021-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