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訪受理后可以起訴嗎?可以。
起訴與信訪沖突嗎
不沖突。
起訴是指當事人就民事糾紛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請求人民法院依照法定程序進行審判的行為。即請求法院通過審判,使被告人承擔某種法律上的責任和義務。起訴須有明確的被告人、具體的訴訟請求和事實根據,還須屬于受訴法院管轄范圍。
信訪,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它組織采用書信、電子郵件、傳真、電話、走訪等形式,向各級人民政府、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工作部門反映情況,提出建議、意見或者投訴請求,依法由有關行政機關處理的活動。
針對信訪答復,可以提起行政訴訟嗎?
從《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第12條及《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若干問題的解釋》第1條第2款關于不屬人民法院行政訴訟受案范圍的規定來看,對行政機關作出的信訪答復意見是否可訴,均沒有具體、明確的規定。從這個意義上說,《行政訴訟法》和《行訴法解釋》并未將信訪答復意見排除在受理范圍之外。當事人對信訪答復意見不服的,可以提起行政訴訟。但這并不等于說,任何信訪答復意見均具有可訴性。行政訴訟法規定的能夠作為行政行為的信訪答復意見,它較之不可訴的信訪答復意見有著本質的不同,關鍵在于信訪答復意見是否實際影響了當事人的權益。
首先,應看作出信訪答復意見的主體的性質。因為受理和答復處理信訪問題的機構既有行政機關,又有立法機關和司法機關,還有法律法規授權的組織,甚至還有黨的機關。如經過審查,是由立法機關和司法機關或黨的機關作出的信訪答復意見,因該作出信訪答復的主體不是行政主體,則即可排除人民法院受案范圍之外。
其次,應看信訪答復意見是否屬于行政行為,且是否實際影響了其權益。《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若干問題的解釋》明確規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對具有國家行政職權的機關和組織及其工作人員的行政行為侵犯其合法權益的,有權提起訴訟。”這里雖已將行政訴訟的受案范圍加以擴大,將“具體行政行為”擴大到“行政行為”,但“行政行為”也是指具有國家行政職權的機關、組織及其工作人員,與行使國家行政職權有關的,對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的權益產生實際影響的行為以及相應的不作為。因此,當事人應看信訪答復意見是否屬于行政行為,且實際影響了其權益,不可訴的信訪答復則不具有這一特點。
1、對于當事人就某問題向行政機關進行信訪咨詢,行政機關以書面形式作出的解釋、說明,應屬一種單純的回復行為,因其不實際影響當事人的權益,故就其性質而言不具有可訴性。當事人以此信訪答復向法院起訴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2、屬于內部行政行為的信訪答復意見,目前法律現有規定不具有可訴性。參照我國現行的行政訴訟法第12條第(3)項規定,法院不受理因行政機關對行政機關工作人員的獎懲、任免等決定提起的行政訴訟,也即對于內部行政行為不屬于行政訴訟受案范圍。對此,最高人民法院相關司法解釋規定,行政訴訟法第12條第(3)項規定的“對行政機關工作人員的獎懲、任免等決定”,是指行政機關作出的涉及該行政機關公務員權利義務的決定。當然,也有人認為應當將具體人事行政行為納入行政訴訟的范圍,因為,行政機關對公務員實施監督、任免、考核、調動、決定工資、離退休和福利待遇等行為時,公務員是作為行政相對一方與行政機關發生法律關系,這一法律關系更多的是接近于外部行政法律關系,例如行政機關辭退、開除公務員,對其人身權、財產權導致的影響幾乎與行政機關吊銷外部相對人從事某種職業、工作的許可證、執照相同。但是人民法院在目前法律現有規定下,根據形式正當原則這一法治的基本原則,不能隨意突破法律規定對這類尚不具有可訴性的具體人事行政行為進行審理。
第三,還應注意看信訪答復意見涉及的具體行政行為本身是否已過訴訟時效。
信訪受理后還需要起訴,應該要及時請律霸網律師從旁指導。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尋釁滋事罪的法定刑是多少
2020-11-09政府征地賠償常識
2021-01-27檢察院檢察員違法亂紀如何處罰
2020-12-05取保候審和監視居住的條件是什么
2020-12-11警察對孕婦可以傳喚嗎
2021-01-13檢察院不批捕多久放人,不批捕的情形
2020-11-17仲裁裁決的效力怎樣
2020-12-07對冤假錯案怎么處理
2021-01-09何時開始喪失繼承權
2020-12-16離婚訴訟的十大誤區
2021-03-14員工涉嫌刑事責任怎么處理,單位是否解除勞動合同
2021-02-27如何認定虛假勞務派遣
2020-11-28企業辭退員工需謹慎 違法辭退需賠償- 溫明律師
2020-12-27合同期間公司調動崗位不服從可以得到幾倍賠償
2021-03-22勞動糾紛一審終審怎么撤銷
2020-12-31雇員保險金權益
2020-12-25金享人生終身壽險(分紅型)的概念
2021-03-08團體意外險可以稅前扣除嗎
2020-11-13航班延誤險的規定
2021-02-24人身保險受益人需要承擔義務嗎
2021-02-25